×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葡人东来:明代中葡两国第一次正式交往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明代中期,西方海外扩张热潮开始向东方袭来,古老的中华帝国与欧洲国家正面遭遇的历史时刻随之而至。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来自西方的葡萄牙首先将触角从海上伸向东方,中葡两国的交往由此拉开了帷幕。第一节 葡使来华之背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开始为一种冒险和扩张精神所笼罩。葡萄牙首当其冲,成为最早崛起的海外扩张国家。此时的葡萄牙经过几个世纪的独立发展,已形成单一的民族社会,这一社会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使之成为海外扩张的发源地。对葡萄牙国王、教会、贵族和平民来说,海外扩张无一例外地意味着新的出路和新的财源,并意味着对宿敌穆斯林圣战的延续。因此,举国一致的扩张呼声成为15世纪初葡萄牙海...

明代中国与爪哇:井里汶的历史记忆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随着“全球(global)” “跨国(transnational)”这些核心词在论著中频繁出现,新一轮史学浪潮已然非常明显。位于烟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由1.7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万岛之国”,爪哇岛就是这万岛之中排名第四的大岛。本章探讨明代中国与爪哇的历史关系,从单纯关注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到关注跨国群体活动及其历史书写,构成重新认识全球化发生与衍化过程的重要资源。选取中外关系史学界鲜少着意的爪哇井里汶为例,探讨地名与港口定位、郑和下西洋与当地关系、苏南·古农·查迪与“中国公主”王珍娘的故事,乃至由此追寻爪哇自东向西从厨闽、锦石、泗水,到三宝垄、井里汶、万丹、雅加达的港...

中国与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从全球史的视野考察,印度洋是古代东西方交汇之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从北非出发,前往麦加朝圣,由此开始了其长达28年的陆海旅行生涯。此后他穿越印度洋到达印度古里,乘坐中国船驶向中国。他的旅行游历了今天44个国家,《伊本·白图泰游记》享誉世界。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七下西洋,在亲历下西洋的通事马欢笔下,当时明朝人所认识的西洋具体所指“那没黎洋”——即今天的印度洋。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七下印度洋。从南海到印度洋,28年间在印度洋全覆盖的航海外交到达当时30多个国家与地区,直至东非海岸。古代中非的航海活动,搭建起海上丝绸之路记忆的平台,推动东西...

聚焦印度洋:十五世纪初国际体系的构建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第一节 引言中国古代朝贡体系问题,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领域,涉及诸多学科,涵盖历史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成果丰硕。以往中外史学界主要成果集中在朝贡体系或者称之为册封体系的研究上,重要的有美国费正清和邓嗣禹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朝贡体系论”,参见J.K.Fairbank & Ssu-yü Têng,“On the Ch'ing Tributary System”,J.K.Fairbank(ed),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Harvard University Pre...

马六甲海峡崛起的历史逻辑:郑和七下西洋七至满剌加考实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历史上的马六甲海峡名不见经传。国际上习惯以马六甲称呼该海峡,是以海峡得名于著名国际贸易港口马六甲(Melaka,原称 Malacca),即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首府马六甲市。马六甲是满剌加的音译,由满剌加衍变而来,海峡有专称,始自满剌加王国的兴起,在时间上要追溯到15世纪初王国兴起,并逐渐形成重要国际贸易港口的时间点。满剌加王国兴起与海峡崛起密不可分,海峡崛起与郑和七下西洋有着紧密联系。再次全面考证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满剌加,绝非迄今一般认为的仅仅五次到达满剌加,一个来回等于两次,郑和使团到达满剌加多达十四次之多,更在第一次下西洋就消除了海峡的海盗问题,为海峡安全建立保障,对于海峡崛起发挥了至关重...

郑和下西洋:异文化、人群与文明交融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航海活动之一,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规模庞大、人员众多、船舶精良,持续28年,远航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等。下西洋时动用的人力物力是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在中国古代安土重迁的农业社会中,产生下西洋这样的航海盛事,是不同寻常的。对于这一航海壮举,一百多年来,人们持续探讨,已经产生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涉及方方面面。关于下西洋的目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郑和下西洋肇始于明朝永乐皇帝的一通诏书,这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并由此诞生了当代的中国航海日。永乐三年(1405)六月十五日永乐皇帝颁下诏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明太宗实...

亲历者的足迹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有明一代,有5位陆上丝绸之路亲历者记述了这条丝绸之路,即永乐时期的中国使节陈诚、沙哈鲁使团画师盖耶速丁,正德时期的波斯商人契达伊,万历时期的葡萄牙修士鄂本笃、俄国哥萨克佩特林,从他们的足迹,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明代陆上丝绸之路长达200年间的发展状况。一 永乐时期(1403—1424)(一)陈诚1.根据《西域行程记》记录的去程时间:从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十三日至闰九月初一日,共250多天;自肃州卫(今甘肃酒泉)至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凡11000余里。按日计程,记载行进路线和沿途地理生态环境等。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出发,由陕西行都司肃州卫—嘉峪关—大草滩沙河水—回回墓—骟马城—...

变化中的明代中国与世界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是否实行过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开放或闭关政策问题,一直有很大分歧,聚焦点之一就在明朝时期。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史学界对开放与闭关的概念理解不一,不仅在认识上存在差异,而且缺乏综合考察和对比分析。明朝是中国帝制时代最后一个以汉人为统治主体建立的王朝,出于政治合法性的需要,新王朝的政治目标设定表面上体现为全面“复古”,但是,在对外交往上并不泥古僵化,而是有所创新。一 “复古”外衣下的明朝对外政策(一)以“不征”为基调的“新型”中外关系中国历史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而是奉行“王者无外”的天下观。明初,朱元璋也曾效仿前朝,派出使节前往周边各国宣示正统,以确立自己...
上一页 34567 8 9101112下一页  第 /58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