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床边的陌生人:法律与生命伦理学塑造医学决策的历史
作者:(美)戴维·J.罗思曼 潘驿炜
在曾经属于医生的私人领域中,患者开始听从陌生人的建议。而由陌生人组成的这束耀眼的聚光灯不但形塑了医学实践的外部条件,还触及了它的实质——医生在病榻之侧所做的决策。曾经在自己的王国里说一不二的医生,怎么就被迫站出来直面委员会、各式表格、大道理以及主动出击的患者了呢?本书将带读者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医学实验室、诊疗室、法庭和书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情绪此起彼伏的大潮中,还原一场深刻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变革。戴维·J.罗思曼教授不仅是一位社会与医学研究者,更是一位历史学家,这也意味着他拥有“陌生人”的身份;正因此,他才能用富有同理心的笔触,围绕健康照护、法律与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病患悖论:为什么“过度”医疗不利于你的健康?
作者:(英)玛格丽特·麦卡特尼 潘驿炜
医学在增益人类健康的同时,已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无孔不入。现在,“医生伤到患者的概率几乎和帮到患者的一样大,甚至更大”。当医学打着“良医治未病”的旗帜进军时,却把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变成了“病人”,“病”与“非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清。当下,人们用“亚健康”“早期高血压”和“早期糖尿病”这类字眼形容自己的身体状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随时准备为各类检查买单。与此同时,一个悖论产生了:身体健康、境遇良好的人最不需要照护,却得到了最多的照护;与之相反,身患疾病、境遇较差的人往往最需要政策倾斜或扶持,实际上又没有得到。玛格丽特·麦卡特尼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和获奖作家,基于具体案例和强大的逻辑素养,揭示了被过度包装的医疗背后的真相。她表示,病患的悖论加剧了健康不平等,侵蚀了医师职业精神。这既伤害了那些需要治疗的人,也伤害了不需要治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