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芳,贵州大学长征文化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胡芳(1983- ),女,湖北天门人,副教授,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长征精神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的社会价值是与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紧密相连的,依此将长征精神动态演化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精神传承侧重点有所不同。长征精神动态演化的转变具有五大特点:从革命性向政治性、建设性转变;从政治向经济、精神文化倾向转变;从单一维度向多样维度转变;从整体性转向个体性;从重政治教育转向淡化政治色彩。综观长征精神动态演化研究的情况,存在着忽视反思“长征”本身、理论研究重内在结构而轻外在结构、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等问题。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其发展趋势将会从理想描绘转向现实描绘、从目标分析转向过程分析、从原则论证转向操作论证、从单渊源转向多渊源、从衍生性转向创新性。深入开展长征精神的动态演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的语境中,找到人类精神的动力和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 键 词:长征精神;动态演化;新长征;实践哲学
标题注释: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GDZT201508),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视域下文化自信研究”(15GZYB16)。
长征精神作为最重要的红色文化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进行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长征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重要精神支柱。但长征精神不仅仅是特殊时期革命精神形态,也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它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继续延续。对八十多年来“长征精神”的动态演化进行一番研究,总结经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深度透视相关现实问题,为扎实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提供指导作用。
一、长征精神的动态演化历程
长征精神的动态演化历程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长征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长征途经11个省,实现民族解放与人民自由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它不仅仅包括红军的革命精神,也包括经过红军长征洗礼的人民所形成的民族革命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文化动态建构理论强调文化与情境的交互动态作用,即当特定的文化情景进入人们的思维时,激活了人们的内隐文化加工机制,用于解释当前的刺激情境或引导个人行为时,文化的影响才发挥作用。当行为情境发生变化,文化对行为的效应可能会加强、削弱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发挥作用。[1]长征精神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的社会价值是与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紧密相连的,而每个时期所继承与发扬的长征精神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根据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将长征精神的动态演化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长征精神形成历程、革命战争时期(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
(一)第一阶段(1919.05-1936.10):“百折不回、勇往直前”——长征精神形成历程中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发扬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象征,而长征精神的灵魂是革命理想主义的坚守与信仰。长征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过萌芽、发端、形成、升华等过程。从长征精神的发展来说,它蛰伏于近代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精神,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最早表现为一九一九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形成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正因为有像方志敏、夏明翰这样的革命先烈坚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执著于解放全中国,让广大穷苦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生存状态的“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P590),他们才能排除万难、坚决斗争、无私无畏、不怕牺牲。这种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在长征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发扬。历时两年的长征途中,物质条件缺乏、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不好,不仅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下还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其中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毛泽东感慨道:“从前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五十天没有饭吃,吃树皮,这只有共产党能做到,别人是做不到的。”[3](P193)而支撑红军的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4](P174)。长征途中,红军伤亡惨重,原本三十万军队,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二万五千人了,还不到十分之一,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红军奋勇前进。“在长征中,我们的人员减少了,当然也不高兴了。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觉得是有希望的,不管怎样困难。”[4](P213)毛泽东指出,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而克服困难最根本的办法,是把可能碰到的一切困难向同志们讲清楚,把中央决定要过草地北上抗日的道理向同志们讲清楚。[5](P465-466)长征精神是在特定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对红军的身心艰巨考验的胜利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