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库
当前位置: 首页> 哲学宗教数据库列表 >哲学宗教数据库详情

“天·德”之辨:现代文化信仰的“理性”与“神性”

发布时间:2018-01-31
来源:《文史哲》

  摘  要:为了杜绝宗教犯罪,康德等人将道德假想为自给自足的概念,并以之对宗教进行规范。不过,道德只是一个或然性的、实践性的概念,剥去质料的“道德”并不存在。从信仰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研究道德与宗教问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信仰的是“非形象化”的神性的“天”,而西方社会在经历对宗教的建构与解构过程之后,也皈依到了对“去形象化”的神性的“天”的信仰。对“天”的信仰其实是对社会共识与社会精神的信仰,因此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由于信仰根本在于主观“认信”,而且信仰可以给个体带来真实的精神圆满,因此,信仰也是个人的。对“天”的现代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突破个体的生命牢笼,真正融入社会精神,从而形成个体与社会的双赢。在现代文化信仰之中,“神性”和“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作  者】黎志敏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代文化研究所,广东广州440100

  【期  刊】《文史哲》 2015年第3期138-146,共9页

  【关 键 词】道德 宗教 信仰 天 理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重点课题“文化视野中的伦理批评”(12A0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现代英语诗歌‘自由形式’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GD13CWW05)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由’的法则--英美现代诗歌形式研究”(14BWW052)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词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