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重视角中的马克思: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全二卷
作者:王凤才
-
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作者:卓新平
-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
作者:王伟光
-
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
-
面向21世纪的《资本论》
-
梅荣政文集:全3册
作者:梅荣政
-
全球主义:21世纪最伟大的观念博弈
作者:(美)曼弗雷德·B.斯蒂格 唐青叶 程福干
-
《国外社会科学》精粹:1978-2018.经济与社会卷
作者:高媛
-
理解中国农村:关键词的视角(上)
作者:刘金海
-
职业社会学
作者:孙一平
-
优化制度环境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研究
作者:刘春湘
-
自我管理与人才发展
-
世界政治理论
作者:杨光斌
-
全球治理:背景、实践与平台
-
小斯当东与中英早期关系史研究
作者:侯毅
-
印度人民党的崛起与执政
作者:宋丽萍
-
简明中国政教关系史
作者:张践
-
世界社会主义的趋势、问题与现状
作者:王伟光
-
晚清“三集团”关系及走势研究
作者:
-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修订本)
作者:张金龙
-
明代广东海防指挥体系时空演变研究
作者:韩虎泰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研究
作者:龚喜林
-
先秦兵阴阳家研究
作者:耿雪敏
-
吴嵩庆战时军费日记:1948-1950
-
中国城市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2019
-
太阳之下无新事
作者:余永定
-
“一带一路”倡议与新疆发展
作者:王京清
-
新形势下欧亚地区合作.2020
作者:孙壮志
-
世界金融危机十年研究
作者:王伟光
-
丝路发展与读懂中国(中文)
-
殷墟甲骨斷代標準評議
作者:常玉芝
-
“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
作者:薛力
-
边缘风景:汉学期刊研究视域中的《教务杂志》
作者:薛维华
-
童年的镜像:中国童书出版与阅读文化建构
作者:刘畅
-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王梅
-
循证教育学概论
-
语篇层面隐喻分析的多维视阈
作者:祝敏
-
闽南农村汉语方言词汇变化研究
作者:付义荣
-
文本关键词的语篇功能研究
作者:宋姝锦
-
中国当代语言本体规划发展研究:从语言规划形成机制的角度
作者:李海英
-
泰语量词的语法分布与语法功能
作者:侬常生
-
韩国留学生汉语句长与定、状、补语复杂度发展研究
作者:黄自然
-
印度古代文学
作者:黄宝生
-
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知识的现代性阐释
作者:诺布旺丹
-
白居易資料新編 第一冊
作者:陳才智
-
盐之路:海边的1014公里
-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作者:刘跃进
-
史诗之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
作者:(美)库沙那瓦·乔杜里
-
史诗音乐范式研究:以格萨尔史诗族际传播为中心
作者:姚慧
-
中西文化激荡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李兴华
-
穿越布里洛盒子:丹托艺术理论研究
作者:王佳
-
新媒体与日本动漫文化传播
作者:方亭
-
中国社会转型与纪实摄影
作者:禹夏
-
民营话剧研究
作者:刘平
- 10
- 2021年04
- 09
- 2021年04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 09
- 2021年04
- 09
- 2021年04
- 08
- 2021年04
新华社评论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08
- 2021年04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农林牧渔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联动(2003—2013)
表2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1978—2013)
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2007、2010年)
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2007、2010年)续
三次产业研发支出情况(2008—2012)
三次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01—2013)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亚太学会
张蕴岭 1945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196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81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兼任中国亚太平洋学会会长,中国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副会长等职;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1993-2008),日本研究所所长(1995-2001,兼任),欧洲研究所副所长(1987-1992)。主要专著《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1989,2012),《中国未来10-15年面临的国际环境》(主编,2003),《中国与亚洲区域主义》(英文,2010)等。东亚展望小组成员、中国—东盟合作专家组成员, 东亚自贸区联合研究专家组组长,东亚紧密经济伙伴专家组成员,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日本中央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特聘客座教授。 Zhang Yunling,Member of the Presidiu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Divisions,Director of the Academic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Member of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nt Conference (CPPCC),Chief Scientist of China-ASE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边燕杰
西安交通大学
边燕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终身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网络、调查研究方法。发表了论著、编著、译著11部,中英学术论文百余篇。目前领导他的学术团队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学科理解的社会网络模型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网络、调查研究方法。著有《中国城市的工作与不平等》、《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关系社会学丛书》等。 Dr.Yanjie Bian is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China,where he is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oncurrently,he is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is main areas of research include economic sociology,social stratification,social networks,and social survey methods.He has published 11 books and over 100 scholarly articl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mbined.He is currently leading his research team to conduct China's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 sponsored project on social network models in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邴 正
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吉林省社会学会
邴正,1957年生,长春市人。现任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吉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吉林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期从事哲学、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专业方向为文化哲学、发展社会学与文化社会学。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
蔡昉 1956年9月30日生。江西萍乡市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研究》主编。近年获得中国软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83年以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对我国农村发展与改革问题提出过一些有影响的观点。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中国经济改革等。主要著作有:《超越人口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带一路”手册》(主编)、《中国智慧》(主编)等。 Vice President and Party Group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ian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Member of the Presidium, Member of the 12th Sessio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王伟光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王伟光,男,汉族,1950年2月生,山东乳山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等方面。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代表作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论文辑》《王伟光讲习录》《王伟光自选集》《哲林漫步》《新大众哲学》《社会主义通史》等。在国家级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5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