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民族志:范式与实践
作者:彭兆荣
“文学民族志”是作者近三年提出的概念范式,即采用人类学的知识,借鉴民族志方法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作者在传统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回于生活”的主张。“文学民族志”形制包括文学文本(即“文学作品”)、参与观察、现场取证以及乡土知识,即在精读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到作品的发生地去做深入的了解,体察作家在作品中“从生活中来”的细节,以及其所“收藏”的生活本真,并试图还原“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的本源。总体上中华文明有农耕文明的本色,所以作者首先选取乡土文学进行实验探索,并希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民族志研究,可以在诸如文学评论的“索隐派”“评点派”“题咏派”等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文学研究“考证派”的方法而呈现人类学、民族学之于文学的方法论价值。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过去三十年所发表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成果。
布罗茨基诗歌意象隐喻研究
作者:杨晓笛
约瑟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布罗茨基(1940—1996)系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俄罗斯当代文学进程中,布罗茨基的诗歌创作以其神秘的内容和深邃的主旨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多以哲理思辨见长,以隐喻的思维方式阐释生命存在的本质,并持之以恒地关注时间对人的影响。本书借助隐喻理论中的隐喻思维,对贯穿布罗茨基诗歌创作始终的古希腊罗马意象、圣经意象和花园意象的隐喻主旨进行研究,并试图以这一隐喻主旨来解答诗人提出的创作命题——时间对人的影响。

- 图片名称: 图4-2 字与音位置统一示意图
- 所属图书: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 》
- 图片名称: 图4-1 字与音间断不连贯演唱示意图
- 所属图书: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 》
- 图片名称:
- 所属图书: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 》
- 图片名称: 表7-5 声乐评分表(二)续
- 所属图书: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 》
- 图片名称: 表7-5 声乐评分表(二)
- 所属图书: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 》
- 图片名称: 表7-4 声乐评分表(一)续
- 所属图书: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