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宫盛花等:幼儿游戏诗性智慧的回归

作者:《教育学术月刊》
发布时间:2019-01-11
收藏 纠错

  原题:维柯词源学视角下幼儿游戏诗性智慧的回归

  作者简介:宫盛花,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博士后(江苏 南京 210097),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山东 烟台 264000);战加香,女,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山东 烟台 264000)。

  内容提要:词源学研究可以寻本求真,以古鉴今。文章基于维柯词源学视角,深度挖掘幼儿游戏中蕴含的诗性智慧:倡扬教育之“生长”本质,彰显教育之“人性”光芒,重视教育之“和谐”追求,凸显幼师之“无言”角色,昭示教育之“善性”鹄的。该研究之于幼儿游戏的启示是:根据教育的词源本意,珍视幼儿的诗性智慧。

  关 键 词:维柯 词源学 幼儿游戏 诗性智慧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自然教育取向的农村幼儿教师‘四位一体’培训行动研究”(批准号:DHA160305)。

  词源学(etym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tumologla”,意为“叙述或导出真实情况”,研究具体词(或词根)的最早来源,本质在于揭示词汇中词形的来龙去脉。词源(veriloquium)即“真话”之意,与寓言故事“真实的叙述”(veranarration)概念相似。[1]词源学最早源于斯多葛学派,瓦罗(Varro)将之解释成“词的起因和来源”,昆体良(Quintilian)将之等同于“起源(originātiō)”。最早研究并使用词源学者当属柏拉图。摩尔根研究印第安古代社会时将词源研究作为打开古代社会大门的一把钥匙。[2]最全面深入地研究词源的学者是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G.Vico),他在《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和《新科学》中,运用词源研究方法和“拉丁词汇源于自然、借物表灵”原则,揭示人类重要思想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在维柯看来,“词语都是从物体和物体的特点移植而来,用以表达心灵或精神方面的事物。”[3]词源学研究成为其发现思想和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方法。维柯如此厚爱词源学,首先因为词源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化石”,“‘名称(name)’和‘性质(character)’同义”,[4]从词之来源及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将语言的发展、心灵的发展、社会的共同意识和人类制度以及人性本身联系起来;其次,词源研究不仅在于解释历史,更在于以古鉴今。马克思也曾认为,历史的发展变化充满了辩证法,有时我们能从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最新的东西。借助词源学,维柯证实了原始初民这些民族的婴儿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他强调,历史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同步;人类民族的早期特征就如同个体的婴儿时期的特征一样。依照维柯的复演论,我们可以用词源追踪的方法研究幼儿,而幼儿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游戏。本文旨在以维柯的词源学思想观照幼儿游戏,揭示其内含的教育意蕴。

  一、诗性智慧概述

  欲研究幼儿游戏,须知幼儿游戏之特点。幼儿游戏之特点何在?可借用一词概言之——诗性智慧。“诗性智慧”是维柯在《新科学》中首创的一个词汇。首先追溯“智慧(sapientia)”的词源:“所谓智慧,无非是恰当适度的能力。而‘恰当适度的能力’也可用‘solertiadecori’表示,其中‘Solertia’指聪睿、准确、灵敏等能力,‘decorum’的意思是‘恰当、合适、适度’。”[5]原初的野蛮人(民族的婴儿)因愚昧无知而对周遭世界产生好奇,因懵懂迷惑而对自然现象产生恐惧,他们没有推理能力,只能基于本能的强旺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解释世界。这种能力,恰是民族世界的婴儿所具有的智慧。这些“出生着、生长着”的婴儿,根据自己的观念,凭借强旺的想象力不断地创造事物,创造世界,因而他们成为缔造社会的“诗人们”。因为“诗”的本质是本能、感觉、想象、激情,所以,“诗人”就是创造者或制作者。这些民族的婴儿所拥有的特质便是维柯所说的诗性智慧,即原始初民凭借自然本能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地阐释世界的一种凡俗的、形象的智慧,“一种为各民族所通用的凡俗智慧”。[6]显然,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生动的想象力。原初人因无知而对自然事物产生畏惧,因没有同类事物可进行类比,只能根据身边熟知之物进行揣测,这势必要找到想象的起点:一是以己度物。人类“每逢堕入无知境地,就把自己当作权衡一切事物的标准。”[7]一是以知揣无。“人对辽远未知之物,都根据身边熟知事物进行判断。”[8]三是以己释疑。“人们对与他们有关但不甚明了事物,经常自然地按照自己的某些本性和习俗进行解释。”[9]透过想象,将自然人格化,于无知中,把自己当作权衡万物之标。

  2.强烈的好奇心。人之好奇心,生而特有,是“无知的女儿和知识的母亲”。[10]好奇乃是一切“学问”的起点,是追问事物意义的原动力,真正的创造来自无知。

  3.丰富的情感性。“诗人们”所用的语句充满恩爱与情欲,诗之崇高在于将本无生命之物赋予情欲。原始人的感觉生动强旺,对周围无法理解的事物持“万物有灵”观点,以自我的情感作为尺度进行衡量,如呜咽的波浪、干渴的大地、欢乐的葡萄等。

  4.鲜活的殊相性。原初人缺乏抽象能力,在表达抽象事物时,只能借喻具体事物进行说明。比如“头”表示“顶或开始”,“口”表示“空隙或洞”。这说明诗性语句愈掌握殊相(个别具体事物)就愈确凿可凭。

  幼儿游戏之特点则充分顺应了儿童的“诗人”天性。在游戏中,充满好奇心的幼儿自由、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充满情感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因而,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地开放材料,相信孩子,赋权孩子,将“创造者、制造者”的原始本能发挥到极致,为“诗人们”进行广泛的创作提供环境支持:多种多样真实自然的材料、各类供儿童自己搭建的玩具、自制的沙水混合区、孩子恣意发挥的涂鸦墙……当那些踩在油桶上自由飞翔的“杂技演员们”在游戏中充分展示自我和彼此照顾的行为时,当他们展示出自己组织游戏的种种能力时……都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的诗性智慧。

  二、幼儿游戏的诗性智慧

  (一)倡扬教育之“自然”本质

  幼儿游戏源于孩子内在的自然,通体散发着“自然教育”的光芒。下面以“自然”“本原”“真理”三个词汇来分析幼儿游戏的自然本质。

  首先,自然即诞生。“自然(nature)”的拉丁文词源是“natura”’,其意最初表示“生育”,后来引申为“本性”。[11]维柯将该词引入到教育中意味着要“尊重自然发展之规律,尊重幼儿的生育与成长”。

  其次,本原即权威。“本原”的拉丁文是“author”,它源自动词“autere”,具有“生长、生产、生育”之意,也就是说“生之者”是起源、源头、本源等;在通俗用法中通常将本原理解为“作者、创造者”;而“autere”与“authoritas”(权威、正当、合法)又具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生之者或起源或创造者就是权威,就是法律”。[12]由此可见,对待幼儿的生长发育应该像对待充满权威的法律那样敬畏。

  再次,真理即创造。维柯考究,“拉丁文词汇‘verum’和‘factum’含义相同,拉丁语词‘facultas’的考证就是‘verum-factum’原则的一个推论。‘facultas’和‘facilitas’其词根都是‘facul’,来源于动词‘facere’,即做、创造、从事、制造之意。‘Facilitas’同时也是便利、容易、方便之意。仿佛创造与习用就是‘facilitas’以及‘facultas’共同的元素。”[13]维柯的这条原则成了基本认知的真理标准。“‘真理’与‘创造’相呼应、相互转化’,都表示‘通晓’、‘彻底的理解’和‘明白的知晓’之意”。[14]“真理即创造”是维柯重要的认识论,也就是知行合一。由上可见,出生、生长、权威、创作是一回事,就是自然,自然即要敬畏幼儿的出生及其生长的规律,因为真理就是由那些充满好奇心、情感丰富的人类的幼儿在行动中自由创作出来的,他们的创作就是真理。

  因此,幼儿游戏,应将教育的“自然”本性充分运用。实际上,当下许多幼儿的游戏是假游戏,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第一,高控。较多幼儿游戏,无论是游戏类型的选择、游戏规则的设定、游戏同伴的选定、游戏场所和时间的安排等均主要由幼师掌控;第二,放任。不少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玩游戏便是自由玩耍,在每天规定的户外两小时内放羊即可;第三,形式。为数不少的公办幼儿园为迎接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或外园参观,幼师们刻意设定出多种游戏,作为摆设,要求孩子们在特定的场合和境遇下“游戏”,而平时则较少开放这些游戏。成人认定的游戏是基于成人之思,而非幼儿之需,长此以往,打着游戏的旗号行剥夺游戏权利之实,势必戕害幼儿。因此,幼儿园游戏应秉持“回归自然”之思想,将大自然视为活教材,创设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课程。首先,从理念上,幼儿园秉持“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自主地游戏、学习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原则是敬畏孩子成长的内在需要;其次,在资源上,幼儿园应利用本土资源,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自主宽松的环境,是尊重孩子富有个性的成长规律;再次,在主体上,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幼师需要尊重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自我发现的广阔天地。孩子们可以自主地运用空旷运动场、草坡、小树林、木块、木条、竹梯、废旧轮胎等,自由地制作各种富有创造力的玩具,探求真理。这种对幼儿成长充满着敬畏感的非掠夺式、非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自然本质。

  (二)彰显教育之“人性”光芒

  教育的人性光芒体现在“人道”和“人性教育”上。人道“humanity”来源于拉丁文“humare”,该词表示“埋葬”。[15]雅典人之所以被作为各民族中最人道(文明)的民族是因为他们最早埋葬死人。而且“humanlty”这个术语含有“nature”“nation”和“principle”的涵义,即共同的“起源”之意,也就是说,人道的原则即那些非人的野兽变成人的过程。“人性”一词在希腊语中是“paideia”,指“教养”之意,意为人的整体发展。人性教育是一个富有人性和使人具有人性的过程,这与只交给孩子学习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截然不同,它表示人的全面教育以及人如何成为一个感觉敏锐而有思想的人。

  而在现实幼儿园的幼儿游戏中,蹂躏幼儿“人性”行为时有发生。2017年以红黄蓝幼儿园为代表的诸多虐童事件,把人类“恻隐之心、仁义之端”击得粉碎。另外,在幼儿游戏中,假人性行为多有发生。比如:教师挖空心思教给孩子们许多昆虫知识,但对孩子们任意碾踩昆虫行为却视而不见;再者,假人性行为还表现在教师不懂孩子而任意以自己主观喜好掌控孩子,如:幼师们设定游戏通过动物玩具竭尽全力培养孩子们爱护动物之情,却对孩子们随意抛扔动物玩具置若罔闻;而在诸多幼儿游戏中,幼师们的指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5名幼儿进来游戏”“不准这样放置梯子”“彤彤长得这么丑还想扮演公主?”……因此,要丰满幼儿童年,幼儿游戏就应秉持敬重孩子的原则,不要试图去“驾驭”“控制”“掌管”孩子,让孩子用合宜的方式主动去感知外部世界,让孩子自发地、开放地进行各种游戏,促进身体和精神的不断成长,同时吸纳当地文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在整个过程中,任由童真自然发展。

  (三)重视教育之“和谐”追求

  如上文所说,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成人的过程,那么,这势必要追求各教育因素的和谐发展。下文以身体精神的和谐以及感觉理智的和谐说明之。

  1.身体精神和谐。原始初民能够从野蛮发展到文明,凭借着“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他们对神恐惧而膜拜,按照天神的意旨节制自己为所欲为的本能欲望,逐步建立了人类的民政制度;另一条是从野蛮健壮的巨人身体,发育成正常人的身体。这两个过程可以通过“Education”的拉丁词源“Educere”和“Educare”体现。“‘Educere’(教育)指精神教育,是由自然哲学家们通过一种学术性的譬喻,转用于从内容中抽绎出的形式。‘Educare’(训练)用于身体训练,指英雄时代的教育开始以某种方式,使原先不匀称的巨人身躯进化到正常人身材。”[16]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精神教育和身体训练所形成的合力。因“教育”所涉及的乃是有关于“人之精神”的活动,故我们的教育思维与教育活动必然以人为基础,教育脱离了对于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关注,便失去了意义和内涵。

  游戏和运动,对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都裨益巨大,这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必需品。但是,多数幼儿园尤其城市幼儿园从园长到幼师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评估游戏和运动中的风险,便因噎废食,减少甚至剥夺了孩子的很多户外运动机会。笔者曾访谈过多位城市公办幼儿园园长“多久带孩子到大自然野营(徒步)”?多数回答是“一次都没有,出了事谁能担负起责任”。儿童是“自然之子”,但现实中幼儿“大自然缺失症”依旧甚至不断地蔓延。温室中的花朵何以适应未来竞争社会?洛克说过,没有健康的身体,便没有健全的心智。实际上,玩耍得越好,运动越多的孩子,学习力越强。因此,幼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应顺应幼儿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好的支持,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冒险岛”的沟壑、山坡、草坪、秋千、木屋、绳网,不仅给孩子们提供锻炼体能的机会,更给孩子们无限的游戏想象,兼具挑战性和原始生态性;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内心需要,而且避免了过渡保护导致的各种事故的发生,又培养了孩子勇于挑战自我的坚韧意志和持久的自信力,充分证实了教育中的体能训练和精神成长的重要价值。

  2.感觉理智和谐。在认识论问题上,维柯坚持从感觉到理智的和谐发展过程,凡是不进入感官的就不能进入到理智中去。后来,马克思也强调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追溯“观察”和“逻辑”的词源,会重新认识感觉和理智的关系。“罗马人在占卜学中使用‘contemplari(观察)’这个动词,指观察天体中的预兆或神谕所来自或可取得的那些部位。这些由巫师用巫杖所划分出的区域就叫做天宫(templacoeli)。希腊人一定是从这些天宫获得了最初的认识材料(thēorēmata)和计算材料(mathēmata),这些材料是关涉一些神圣的或崇高的事物,发展到最后,就成为了一些玄学的和数学的抽象观念。……这为现在学者们提供了各门思辨科学的粗略起源。”[17]所以,无论是应用科学还是思辨科学,都来自于诗性想象。“‘逻辑(logic)’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逻各斯(logos)’,它最初的含义是‘寓言故事(fabula)’;它派生出意大利文‘favella’,就是说唱文。在希腊文里寓言故事也叫做‘mythos’,即神话故事,从这个词派生出拉丁文‘mutus,mute(缄默或哑口无言)’,因为语言产生之初时是哑口无言的,它原是心中默想或用作符号达意的一种语言。因此‘逻各斯(词)’对西伯来人来说,可指事迹;对希腊人来说,可指实物。同理,‘mythos’原来在意大利文里的定义是“实物,真事或真话的语言”。[18]所以,现在通过推理论证来研究客观事物规律的逻辑,首先来自于语言,语言起源于神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最初是哑口无言的,是真实的叙述。“诗人们首先凭凡俗智慧感觉到的有多少,后来哲学家们凭玄奥智慧来理解的也就有多少,所以诗人们就是人类的感官,而哲学家们就是人类的理智。”[19]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凡俗的或创造性的智慧是所有科学和哲学的起源和前提。

  在认识论的讨论中,英美经验主义者坚持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欧陆理性主义者坚持认识来源于抽象逻辑,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动态发展过程。由于抽象能力的欠缺,幼儿认识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和影影绰绰的内部世界的根基首先在于感性。但是,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幼师,基于落后的观念或迫于生存的压力,一味逢迎家长的要求,进行小学化填鸭式教育,刻板地教授小学语文和数学知识,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幼儿游戏中,孩子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感觉力,想玩什么就可以把自己手中的东西变成什么。材料不同,组合不同;材料相同,玩法不同。因为他们想象力丰富和创造力强旺。所以,应该让幼儿充分利用资源,构建各种游戏,挑战各种风险,成为自己学习和游戏的主人。游戏,对幼儿来说同时又是一个验证假设、推理与分析的过程。借助游戏,充分推动孩子们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凸显教师之“无言”角色

  幼儿教师“观察者”的角色在儿童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溯“教导”“理解”“逻辑”“观察”的词源可论证幼师的“无言”角色。首先看“教导”的词源:“在复归的野蛮时代,人们将土地称为‘presasterrarum’,意大利人又把‘imprese’称为‘家族盾徽’,把‘termini’用作‘词’或‘字’的同义词。他们还把‘insegne’叫做‘家族盾徽’,而这个词派生出动词‘insegnare’,意为‘教导’。”[20]可见,最初各民族的交流都是哑口无言的,他们凭借一些和他们心中观念有自然联系的某种姿势或具体事物表达自己。其次,是“理解”,“人心在从它感觉到的某种事物中见出某种不属于感官的事物,这就是拉丁文动词intelligere[理解]的意义。”[21]由此,理解超越了感官。至于“逻辑”和“观察”的词源,上文已经追溯。这四个词源一方面证实了“语言”一词最初的哑口无言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证实了观察行为可导致后来严谨的科学。所以,幼儿教师角色应该是“教导者”“理解者”“观察者”,而这些角色,无一例外地是从哑口无言发展到理性推理。由此可见,幼师首先要意识到无言的力量,扮好“无言”的角色,行“不言之教”。

  但是,我们的幼儿教师常常假设幼儿是“空着脑袋进幼儿园的”,认为如果缺乏了他们的“重要”指导和“必要”帮助,孩子们便不能充分地发展。这样,诸多指指点点、絮絮叨叨的行为,充斥在幼儿游戏中,势必干扰、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毕竟,老师在孩子们的眼中是重要他人,不听,似乎是不应该的;听,则违背内心的意愿,有时候也会无所适从。幼儿长期被权威语言控制,不良干扰尽管有时处于隐形状态,但这种恶果到成人时期会显山露水。所以,为了全面了解儿童,通过游戏满足儿童,让孩子们爱动的天性得到张扬,幼师们的使命是管住自己的嘴和手,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自我体验,其行为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准备充分的物质和心智自由的心理环境;二是提供开放性和具有文化内涵的资源;三是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并为其建档。幼儿在游戏中都是天生的编剧和演员,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游戏情节转换和想象替代越多,说明孩子的能力越得到了锻炼,老师们如果没看懂或即便是看懂了也千万不要轻易打扰他们的游戏。为了能促使幼师敏感地解读出儿童游戏行为背后的发展,建议幼儿园定期开展说游戏故事活动,以帮助教师由“看到”孩子到“看懂”孩子,最终能以适宜的方式去帮助孩子提升经验,体现了幼师从在幼儿面前静默无为到幼儿背后有为提升的智慧转换。

  (五)昭示教育之“善性”鹄的

  教育之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之善性、虔信的德性,追溯“德性”“诚信”和“友谊”三个词源可以证明。德性(virtus),现代人一般专指伦理道德,但在古代乃至维柯时代,这个词的含义仍然具有两重特性,既指德性,又指能力。从词源上来看,“virtus和vis(能力)词根相同,拉丁语中的vir(男人,丈夫,大人)也具有相同的词根。”[22]所以,德能不分,德即能,能是德。因此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箴言。再来看一下“诚信”的词源:“诚信”的拉丁文为“bona fides”,译作善意。这个术语在民法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诚实守信;第二层含义是指行为人具有不侵害他人权利的善意。诚信和善意是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往往直接为民事审判和裁断提供基本的标准。[23]可见,诚信主要指善意。幼儿游戏中孩子们彼此之间的诚信便是宝贵的为人之善。最后探讨“友谊”,“希腊文的友谊是‘philia’,这和‘phileō(恋爱)’是同源的,而由此派生的拉丁词‘filius’就是‘儿子’。在伊阿尼亚地区的希腊文里的‘philios’就是‘朋友’,经过一个字母的音变,就变成希腊词‘phylē’,就是‘部落’。”[24]可见,自然的友谊是婚姻,婚姻实现了友谊的三种终极品质,即光荣、利益和愉快。幼儿角色游戏“娃娃家”中的婚姻,很好地反映出友谊和婚姻的渊源关系。

  幼儿游戏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而“爱”便是“善”的表征,亦是“仁”的体现,“仁者爱人”。幼儿游戏的爱体现在游戏中老师对孩子们情意深深、高瞻远瞩的放手之关爱;孩子们在游戏中体现出敢于挑战、勇于承担的互爱;孩子们对老师馈之以建立“强大自我”的衷爱;孩子们对老师及家长的爱不断延展出去,爱周围的人、爱自然、爱家乡直至爱祖国。这些爱体现出了孩子们的能力、诚信、善良,而这些在词源学上一脉相承。在充满创造力、潜力无限的游戏中,孩子本能的德性得以充分张扬。游戏中体现和培养出来的互爱精神正是幼儿游戏最重要的价值,孩子们在爱中长大,也学会了宽容,这种爱能够改变世界。

  三、对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运用维柯词源学之视角深度挖掘幼儿游戏中蕴含的诗性智慧,可为当下中国幼儿游戏的发展提供如下启示:

  1.词源追溯见证教育本真。挖掘维柯教育方面的部分词源可以证明:在各种语言中,许多名称所表示的事物虽然不被感性所知觉,可是一旦追溯它们的起源,就会发现,人们对事物的命名,于无意中自然地彰显出知识的起源和原则,也即“名称”和“事物”统一。历史由于岁月的迁移以及语言、习俗的变化,流传至今,原来事实真相已被虚伪传说遮掩起来了,而语言是最重大的见证,它可以让我们通过词源的追溯见证教育的本真。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再次印证了教育中核心词汇的原初本义,比如:“自然即出生、本能之含义”“真理即是创造”“人道与文明的关系”“教育中身体训练和精神陶冶的融合”“观察与逻辑的一脉相承”“哑口无言与教导血脉相传”“能力、诚信、友爱、责任之间的紧密相连”。诸如此类的词源追溯,真切地告知我们:没有任何抽象能力的原初人在创造词汇的时候就好比我们的幼儿一样,完全凭借着自身的感性认识,命名各种事物,事物的名称一定表达了该事物的确切含义。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追根溯源的意识,抛却陈腐之念,摒弃功利之心,寻根求真,回到原点,顺应儿童本性,遵循儿童规律。

  2.珍视幼儿的诗性智慧。诗性智慧是幼儿本有的一种最原初的、创造性的智慧,这种智慧根植于儿童的本能和本性之中,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智慧。这种智慧的出现是原初人无知之性的必然反映,他们的身上本能地带有这种诗性智慧:对辽远事物的不确定性、对未知事情的恐惧性、先天具有的强烈的想象力、广泛的社交性、旺盛的好奇心、丰富的情感性。这些本能的智慧如何体现出来并发扬光大进而变成玄奥智慧?维柯以词源和历史进行了充分证明:在实践中,这种诗性智慧说白了就是一种实践智慧,是一种做中学的智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可以将他们的诗性智慧酣畅淋漓地发挥出来。因此,整个中国幼教领域,无论社会、国家、社区还是园长、幼师和家长,一定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创设合宜的自然、自由、自在的环境,大到学前教育立法、学前定位、管理制度、政策文件,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师角色、课程设置等,均应遵从幼儿的诗性智慧,让幼儿成为幼儿,让幼儿原本五彩缤纷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让中国的幼教充满人道。

  综上所述,维柯通过追溯词源,揭示了原初人类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诗性智慧,这无疑是深刻的。正是这种诗性智慧指导着原初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从而产生了后世逻辑思维中的隐喻、象征、语言、神话等“形而上”的形式。而人类的诗性智慧在幼儿游戏中得到充分印证。将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孩子,允许幼儿对游戏进行充分探索既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无疑亦是掌握教育真谛的可赞之举。'

  参考文献:

  [1][3][4][7][8][9][10][11][14][15][16][17][18][19][20][21][24]Vico.The New Science of Giammbattista Vico(1744)[M].translated by Thomas Goddard Bergin and Max Harold Fisch Ithaca,1968.

  [2](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王铭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12][13][22][23](意)维柯.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M].张小勇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