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艺术列表 >文化艺术详情

专家学者研讨互联网时代的美育和人才培养

作者:戏剧影视教指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23
收藏 纠错

  2021年12月2日晚上19:00,“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六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周星教授、陈旭光教授、饶曙光研究员、陈丽荣副教授、陈联俊教授、黄钟军教授就“当代性与价值观坚守:网络与传播育人的途径方法与意义”一题于云端开展精彩演讲。张燕教授、邹奉元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B站账号、“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同步直播。

  在开幕式环节,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周星教授代表戏剧影视学教指委发表致辞,他讲到互联网将万物互联,互联网在教育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网络与传播育人的途径方法与意义是当下应当进行探讨的焦点,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为现代的人才培养提出更多新思想新路径。

  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省社科联常务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慧霞教授代表主办方浙江理工大学发表致辞,她向大家介绍了浙江理工学院的详细情况,从“有历史、有特色、有作为”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点,并预祝本次讲座圆满成功。

  接下来,讲座正式开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陈旭光教授同大家分享了互联网时代的美育教育思考。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提供了很多教育上的便捷,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媒介。互联网时代的美育教育、媒介素质教育,追求的不是深度,而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美育,互联网提供了实施美育日常生活化和美育终身化和社会化的媒介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美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方式追求美育效果的真正实现。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入选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中央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秘书长、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伦理学学会副会长陈联俊教授,从如何开展算法时代网络空间的主流价值教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地。网络化的环境下育人的环境也变了,主流价值观教育从各个方面也需要改变,从而适应现在的育人体系。他讲述了算法时代网络空间主流价值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主流价值教育理念的改革方向。不要让算法变成了控制,也不要让算法运用陷入到技术论当中去。怎样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的关怀张力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所以网络空间技术怎么发展?我们关注的就是怎样保证这个网络空间的环境,使其良性发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艺术总监饶曙光研究员,从电影话语体系建设与价值书写和价值传播角度进行了分享。他讲到话语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话语权的问题。我们如何找到更有效的话语表述方式来争夺更大的话语权,并且这个话语权能够有效地抵达到受传者那里,所以价值传播的核还是话语体系的建设。通过共同体美学,传播中国价值,在借鉴西方现代话语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更有包容力,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授,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映画台湾主理人黄钟军教授,同大家讨论了微短剧。今年的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3亿,网民使用率已经接近90%。微短剧已经仅次于娱乐产品,成为短视频未来一个发展方向。微短剧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加速的必然产物。微短剧的泛滥是今天网络短视频同质化具象的表现,它深刻体现网络内容生产商的惰性,体现出短视频生产的弊病:以流量为上,粗制滥造、跟风抄袭等。他希望微短剧做一些改变,比如内容更加多元化,质量更加提高。要注重互联网思维,但是也要遵循影视剧叙事和视听方面的创作水准。要对低俗的内容坚决打击,净化短视频的生态,发挥专业力量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微短剧的研究与评论。希望微短剧能够弘扬主旋律,能够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同时也希望作品能够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人好事,引导社会向上。

  湖南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15年,湖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副秘书长,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教育部中大在线十佳通讯站指导教师、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指导教师、湖南省网络育人先进个人、湖南省首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名师陈丽荣副教授,她从网络思政工作的亲身经历,分享了来自一线的经验。网络思政工作,要做到思政治人、点滴积累、踏实践行,要有责任和使命感,才能做的更好,传递弘扬正能量。一路走来15年成长不易,梦想是干出来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深度、厚度与广度,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网络育人名师的这份责任与使命。

  讲座结束后,各位专家教授对网友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在周星教授的精彩总结后,讲座圆满结束。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