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艺术列表 >文化艺术详情

专家研讨中国动画艺术现状与民族化探索

作者:戏剧影视教指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23
收藏 纠错

  2021年11月2日下午13点30分,“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孙立军教授、黄心渊教授、李剑平教授、于洲教授、雷涛教授、张娟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就“中国动画艺术现状与民族化探索”一题作精彩发言,邀请到丁亚平教授为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作精彩点评。同时邀请到周星教授、张燕教授、周雯教授、丁海祥教授为本次学术沙龙做主持。本次讲座在B站、小鹅通和“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开幕式环节,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周星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冰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雯教授先后发表致辞。

  周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动画艺术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深远,此次讲座是为动画艺术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创新以及更健康的发展作一次研讨,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到关于动画更丰富的观点。

  李文冰教授介绍了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同时她也提到,动漫是集聚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动漫产业对于满足国民精神文化需求,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周雯教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在动漫方面所展开的全新研究以及获得的有价值的探索和结论。从数字孪生到数字原生再到现实与数字融生,在原宇宙即将到来的今天,对中国动画现状和民族化的讨论,必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在周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动画艺术现状与民族化探索”主题论坛正式开始。

  第一位主讲嘉宾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孙立军教授重点回顾了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他结合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以及《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代表性作品阐述了中国动画的美学特点,如假定性、写意性等,在和迪斯尼的童趣相结合后,短片的哲理和动画的审美都得到了特别典型的呈现。在全体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走自己道路的指导思想下,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其后,孙立军教授又结合《兔侠传奇》《秋实》等影片向观众说明,中国动画学派并没有过时,中国的审美恰恰面临新时代新技术而有了新的机遇。

  第二位主讲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心渊教授首先肯定了新一代的动画工作者们在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创作的很多作品在民族化的探索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新时代中国动画片的元素与上一代相比,内涵变化较大,在角色、场景、人文素养、民族化等方面有了很多创新的设计,因此取得了较好的商业效果。如今正处在一个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技术支撑对中国动画艺术内容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黄教授同时强调,技术不是决定性的,但有时非常关键。技术一定是为艺术服务的,把技术用好了,艺术创造的质量才能更高一些。

  第三位主讲嘉宾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剑平教授首先指出,中国动画的发展呈现出一个非常有表现,有探索,而且有成果的状态。从传统的动画人才到新的动画技术人才的积累,促成了这些年中国动画创作从数量到质量上的明显提高。接着,李教授重点阐述了中国动画现实题材的创作。对于中国的英雄人物、爱国人士或各种各样的突出人物代表,如何去创作动画片,这是一个非常有思考空间的问题。现实题材的创作有它的难处,既要符合现实生活,符合大家的理解,又要发挥动画的特性,这就更考验用动画的形式讲故事的本领以及动画创作的手法能力。

  在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 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丁海祥教授的主持下,进入到主题论坛的第二阶段。

  第四位主讲嘉宾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总裁;动画电影《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制片人;《白蛇: 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 青蛇劫起》监制于洲先生介绍了追光动画发展历程和运营状况。其成立之初的初心,一是用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中国故事,二是一年上映一部电影,这也意味着追光必须要采取一种工业化的运营模式。其最初使命为融合科技与艺术,不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卓越作品。现阶段,追光以年轻向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向。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洲先生汇报了追光动画目前已确定的三个系列,一是新传说系列,以《白蛇缘起》《青蛇劫起》作为开端;二是新风神系列,以《哪吒重生》作为第一部;三是新文化系列,立足于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中广为尊崇的闪光人物和经典作品,用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的动画电影形式,传承和展现中国文化在当代的自信和力量。

  第五位主讲嘉宾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雷涛教授将整个中国动画按艺术区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非常辉煌和富有成就的美影厂时代,第二个是2000年前后,大量的政策扶持下,一部分的民间动画力量崛起的萌芽时期。第三个是平台资本介入之后,资本化市场集中创作的现阶段。对于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雷涛教授认为,这虽然很有难度,但它是动画作品的灵魂,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他也分享了几点思考,第一是国有创作单位加强重视;第二是各省广电在审片和立项时增加艺术高度这样的审核维度,多立项一些民族文化融合的政策;第三是加强扶持。

  第六位主讲嘉宾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四川省网络视听协会动漫专委会主任张娟教授以追光动画公司的作品为例,阐述了追光动画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在多个方面展开探索和挖掘。从寻找合适的文化切入点和塑造文化的形与神这两方面,张教授对追光动画对传统文化市场化建构所做的探索也进行了汇报阐释。在她看来,追光动画深谙文化在创作中的分量并敏锐的察觉出时代对动画作品寄予灼热的期待,于是在顺应当下品位和审美的方向下,进行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电影的不懈努力与尝试。以古今和中外混杂融合的方式进行了本土化、民族化的尝试与探索。这些经验或是教训,都为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探索提供了更多面向未来的参照。

  论坛结束后,各位主讲嘉宾针对网友们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中国艺术研究院动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国内培养的第一届电影学博士丁亚平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对各位主讲嘉宾的发言作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在这些发言背后,都包含了一种关于在当下语境下中国动画学派新的范式和发展路线的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这也是本次论坛的意义所在。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