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新时代召唤工业遗产涅槃新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吕增艳
发布时间:2022-06-02
收藏 纠错

  工业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工业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产业转型升级,昔日热火朝天的工矿企业日渐没落,那些不再震耳欲聋的车间厂房、不再烟尘滚滚的高炉矿场,是任其荒芜沉寂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负累,还是将其灰飞烟灭重起高楼大厦,抑或挖掘文化个性启航涅槃新生?工业遗产面临新时代的发展选择。

  工业文明流金岁月的宝贵财富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与当代社会的连接纽带,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不但形塑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而且深刻改变了国人的话语体系、生活方式。工业遗产,既包括物质遗产,如作坊车间、仓库码头、办公用房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票证簿册等记录档案;也包括非物质遗产,如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与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工业遗产镌刻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特殊历史记忆。作为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散落的一处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转型,浓缩展现了我国曾经非同寻常的工业制造奋斗历程,承载着一座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锈迹斑驳的机器设备亲历曾经轰鸣震耳的工厂车间,简朴复古的房屋建筑目睹曾经如火如荼的彻夜奋战。如淞沪铁路,不仅拥有中国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吴淞铁路作为前身,而且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上海一起发展成长;如“合柴1972”,不仅穹顶车间、岗楼烟囱、红砖灰瓦、标语口号仍历历在目,更吸引人们寻找感悟合肥工业的城市记忆。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是我国工业文化历史的珍贵“活页”,更承载着中国制造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风雨沧桑。

  工业遗产承载着厚重历史穿越时空的独特文化个性。工业遗产,源自19世纪后半叶洋务运动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业文明的发展。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让工业遗产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一条时光隧道,彰显着一代又一代国人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拼搏、奉献、工匠精神。工业遗产渗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内在机理,承载着历史穿越时空的独特文化个性。太原兵工厂,主体建成于20世纪初至50年代,保有不同时期的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家具用品、武器装备、图纸档案、文件书籍、照片徽章等近万种工业实物遗存,不仅展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更穿越时空近距离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历程。

  工业遗产蕴藏着惊艳世人的经济、艺术、社会价值。工业遗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赋予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是其重现经济价值、彰显艺术价值的重要基础。无论北京的“798”“莱锦”、上海的“M50”“八号桥”,还是杭州的“丝联166”、常州的“恒源畅”、江西的“陶溪川”,都已然成为现代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模块”和“孵化器”。工业遗产厚重的历史沉淀赋予其亲切的社会生活情感,大庆的松基三井书写着催人奋进的大庆精神,西部地区的工业遗址记录着当年“三线建设”的坚实脚步,不仅体现寻常巷陌间的城市生活样态,而且传承着独特的场景精神,甚至蕴藏着既“好看”又“好玩”的公共服务潜力,这正是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所在。

  在新时代从沉寂寥落走向涅槃新生

  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2017年至2021年中国科协、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布5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近200个工业遗产项目入围,这无不昭示着新时代在召唤工业遗产涅槃新生。

  整体性保护挖掘工业遗产丰富文化内涵。新时代对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挖掘,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为行动指南,以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为根本指向,力求更好地挖掘工业遗产中独有的建筑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更好地挖掘其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审美、产业特征等时代价值。诸如中东铁路——我国东北区域性的线性工业遗产,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线性铁路遗产,其涅槃新生不仅依托于铁路相关建(构)筑物、铁路城镇,更离不开铁路沿线自然景观以及与其历史相关的非物质工业技艺,整体性保护才能完整地呈现其历经沧桑的文化内涵。

  创意性展示彰显工业遗产独特文化个性。新时代对工业遗产的创意性展示,是在对现有的工业遗产的认知、理解基础上,力求激发衍生出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以彰显其独特文化个性、焕发其新生活力。“南岭1932”,即长春净水工业文化遗址,作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稀缺资源,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其遗留的供水设备、设施保存完整,清晰呈现长春市供水发展历程;其集合水文化元素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人们认识水、利用水、善待水、亲近水的行动实践。创意性展示使工业遗产成为充满历史感、亲切感、文化感、时代感、功能与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产业化提升增值工业遗产经济艺术价值。新时代对工业遗产的产业化提升,是以科学处理保护和开发关系为前提的产业链整体提升,是工业遗产经济艺术价值实现蝶变增值的有效途径。江西景德镇以原国有陶瓷厂为蓝本,打造陶溪川文创街区,吸引近1.5万名中外创客驻足创新创业;山东青岛啤酒百年老厂房,打造啤酒博物馆,浓缩展示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一举成为体验式旅游精品线路;宁波和丰创意广场,集聚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及文创配套机构120余家。产业化提升剥离废旧厂房机器的生产属性,将一度沉睡的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迅速唤醒,再度释放其经济艺术价值。

  系统性发展活化工业遗产情感寄托。在新发展格局中,我们强调从单一的“经济增长”演进为“自然—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发展,不仅注重分级分类保护,更是综合低碳生态利用、宜人社区塑造、整体风貌维护,从规划设计到创意运作去系统活化工业遗产的情感寄托。长影旧址博物馆的文物展览、艺术展示、实景模拟、电影互动等设计创意,生动讲述着长影的电影艺术、生产制作、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实现了电影工业主题旅游和长影艺术史的无缝交融。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