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列表 >马克思主义详情

罗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探析

作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2-07-05
收藏 纠错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期待和追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精要鲜明、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以共同富裕内涵论、共同富裕价值论、共同富裕战略论、共同富裕过程论、共同富裕实践论、共同富裕奋斗论、共同富裕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理论逻辑体系。新发展阶段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系统梳理并深入研究习近平聚焦“共同富裕”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共同富裕内涵论: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此时,效率被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针对效率与公平一定程度的失衡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从较为重视效率到更加关注公平,从期盼经济上的富足到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完善。立足新时代,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作出了新诠释。

  一是强调共同富裕是涵盖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是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习近平特别关注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始终警惕并防止两极分化。他指出:“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共同富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普遍的社会样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先富与后富的差距不能任意拉大,应保持一定限度。在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等方面应作出持续有效的努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在新时代,党和政府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表明了对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

  二是强调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富裕。共同富裕反映了人民对多领域、多方面有机协调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对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期待。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的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渗透、彼此制约、总体均衡的全面富裕。其中,物质生活为精神生活奠定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精神生活为物质生活提供价值引领与动力支撑。习近平指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系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关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程度逐步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物质享受这些领域,还应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精神生活要素。对此,习近平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是强调共同富裕是具有相对差别的富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要素参差不齐的现状,短期内实现水平一致、人人均衡的富裕生活是不符合我国国情、也是不合乎发展规律的。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承认共同富裕不是同步的完全均衡富裕,而是存在相对差别的共同富裕。习近平在阐释共享发展理念时指出:“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在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人民群众致富的步伐有快慢之分,富裕的时间有先后之别,富裕的程度有高低之异。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对共同富裕不同阶段的划分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共同富裕也具有层次上的差别性。承认共同富裕的相对差别性,既是立足国情的实际需要,也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激发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积极性,从而为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准备条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共同富裕价值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凸现出中国人民齐心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

  首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优越于其他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社会发展成果只能由少数人享有,不仅在国内造成两极分化,还导致了全球的贫富分化。社会主义社会能够保证社会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能够不断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所包含的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价值,对携手共进、构建全球公平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共同富裕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带领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体现为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增长,也体现为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成果。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最后,共同富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基础的重要的政治优势。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如若只有部分人的富裕,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富,意味着党的承诺难以兑现,党的使命没有完成。不仅如此,贫富差距若不断扩大导致两极分化,必将引起人心涣散、社会不稳定等诸多社会问题,进而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根基。“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进入新发展阶段,能不能继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根本问题。因此,站在执政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高度,把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作为“中心主题”加以明确,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三、共同富裕战略论:坚持系统观念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孜孜追求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对战略思维的自觉运用。习近平明确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详尽的战略安排与战略部署。

  一是科学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足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战略目标之一而勠力奋进。毛泽东一生都在为实现共同富裕理想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制度要推动国家走向“更富更强”,明确提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标之一,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两个大局”等科学战略。江泽民提出了“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安排。胡锦涛提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伟大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确立了具体的“路线图”,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个15年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都对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了具体要求。习近平指出:“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依据于人民的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体现出承接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二是强大的战略定力。我们在现代化征程上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的坚守。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和道路不能有任何偏移,否则,就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江泽民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尽管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巨大、征程复杂,但着眼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对多个方面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谋划和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党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并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被各种干扰所迷惑;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十分繁重的任务,党毫不动摇坚持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原则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被各种困难所左右;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始终着眼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到科学谋划、赢得主动,不会随波逐流。特别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共享共富的诉求和期盼。

  三是系统的战略安排。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和安排。着眼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新时代我们党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把握世界变化发展的演进态势,作出了系统性的战略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实践中首先是将发展战略与共同富裕的政治方向紧密结合。“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我们党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等,努力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同时,结合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工作实际,通过调动一切资源要素,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统筹安排、协同推进。这些战略安排虽各自目标有所侧重,但相互契合并协同共振,共同承载了增强发展动力、夯实发展基础、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强化持续共享等重要历史使命,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四、共同富裕过程论:坚持循序渐进

  世界是运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的实现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十三亿多人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就我国而言,各地区推动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少数到多数、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单方面到多方面的渐进演化过程。

  一是从少数人先富到多数人共富的过程。事物的发展遵循不平衡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也如此。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直线式而是波浪式的前进过程。在从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先富”是手段,“共富”是目的。邓小平特别警惕两极分化的产生及其危害,“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他认为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江泽民指出:“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针对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胡锦涛强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与“共富”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长效机制,努力建立并完善公平的社会制度,不断化解“先富”与“共富”矛盾。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习近平提出了大扶贫格局,要求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发挥各自力量,开展了物质、技术、人力、教育等多维度的扶贫攻坚举措。新发展阶段,着眼于人民群众对共享共富的现实诉求,习近平强调:“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二是从低层次共富到高层次共富的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更不可能是“大跃进”式的跨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加,必然经历一个从贫穷到低层次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过程。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看,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一般要经历温饱—小康—宽裕—幸福这样几个阶段。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了由解决温饱走向小康再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首次提出21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共享共富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三个阶段是逐步推进的,体现了共同富裕层次不断提升的全过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这也表明,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共同富裕才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达到新的高度。

  三是从单方面共富到多方面共富的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体劳动者平等地享受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理想社会。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对其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国在走共同富裕道路过程中,一开始面临着贫穷落后的状况,此期间更多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一直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和动力就没有保证,物质文明建设也搞不好。”江泽民指出:“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21世纪之初,胡锦涛强调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提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重视人民的精神富裕问题,这符合社会全面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当然,强调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富,除了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外,从深层次上也是为了强化“先富帮后富,后富赶先富”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引、文化建构问题。因为实现共同富裕,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控、制度规范等宏观措施,也需要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精神境界层面的提升,需要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先富”者不仅是物质上率先富裕起来,在精神上也应“先富”,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义,义利统一;既富且仁,不能为富不仁。“后富”者也要奋起直追,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善于竞争、敢于拼搏,增强精神动力和支撑。“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由此,强调精神文化方面的富裕,是为了巩固共同富裕已经取得的成果,更好地促使“先富带动后富”以实现共同致富的目的。

五、共同富裕实践论:坚持全面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实践论是对共同富裕实践理路的科学回答。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共同富裕需要党和人民的长期实践尤其是创新实践才能实现。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回应人民需求、解答实践难题,提出在全面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创新实践路径。

  一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与精神基础。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传统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模式,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增长,化解困境需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特别是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短板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夯实产业基础。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将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各方面,确立高质量发展的多方面的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深化全面改革,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安全维护、生态建设等多个维度强化高质量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富裕。

  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化解不平衡发展难题。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绝对贫困消除后,完成减缓相对贫困任务仍需长期不懈的努力。“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是减缓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强调:“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治本之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善于运用制度力量统筹各种关系,合力集中调配各种资源,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各个地区的协同发展。对此,习近平指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三是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习近平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市场环境,鼓励致富带头人创新致富、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制定帮扶政策,鼓励“先富”区域、人群帮助“后富”区域、人群。完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落实以增加技术、知识、管理等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明显提升,分配要体现这个变化趋势。”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其发展能力以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畅通向上流动通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此外,推动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更多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四是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以科学的顶层设计、精准有效的政策化解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实践中我们坚守基本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底线,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等,努力降低人民生活风险。习近平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水平。习近平强调:“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还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公共财政通过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多惠及民生。同时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引导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努力推动公共服务全领域全周期扩容提质。

六、共同富裕奋斗论: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进步是人民奋斗的实践结果。“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素和精神标识,已完全融入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奋勇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

  一是共同富裕的奋斗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是党带领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做大、做优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而“做大、做优蛋糕”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群众集体的奋斗与创造。习近平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共同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奋斗的共同事业。“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践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只有依靠全体人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潜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共同富裕这一难题。

  二是共同富裕的奋斗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美好生活依靠辛勤劳动创造,奋斗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习近平鼓励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不仅倡导勤劳致富,还要求依法致富,将勤劳致富和依法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很多挑战。只有以务实的作风、不懈的奋斗精神真抓实干,才能支撑起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奋斗是“忘我的”,需要每个人全身投入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中。“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是持续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奋斗是艰辛的,需要经历艰难困苦。“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一定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是共同富裕的奋斗本领。实现共同富裕,仅有奋斗理念、奋斗精神还不够。防止两极分化不能只依靠政策调整、加强社会保障水平来实现,而更需要的是共同致富的扎实功力、科学思维、前瞻眼光。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现成的模板与样式,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过硬的本领来从容应对。习近平指出:“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在共同致富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如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国际环境中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在改革发展中能否做到趋利避害、抓住机遇,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提供可能,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集思广益用好机遇,众志成城应对挑战,立行立改破解难题,奋发有为进行创新,让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只有拥有共同致富的扎实本领,人民群众才能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财富创造,从而让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让低收入群体拥有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七、共同富裕方法论:运用矛盾统一方法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手段、方式。在共同致富探索中,习近平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出了“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矛盾统一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是恪守“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结合。人的活动既具有主动性,也具有受动性。“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遵循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法论。一方面,“尽力而为”体现了我们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表明发挥人民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实践中,依据现实国情,努力创造物质、精神、制度等条件,切实提升民生共享水平。另一方面,“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程度,循序渐进、分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依据社会发展进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总之,恪守“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统一的方法论,科学地把握了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要求。

  二是力求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将“蛋糕做大”是重要任务。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能动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坚持共同富裕价值目的的统一,找到一条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发展路径。我们始终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深化探索多种分配方式,激发不同群体的积极性,力求做大做好“蛋糕”。“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同时,构建公平的市场机制,引导资本发展,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社会各阶层更好地创造致富机会。强调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公平合理地分享发展成果。在新发展阶段,积极构建三次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提出第三次分配在道德功能和政策力量的作用下,鼓励高收入群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生产与分配相互制约,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通过调节分配可以反过来促进生产。因此,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体现了生产与分配互为因果并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是坚持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相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决定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充分认识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方面增强机遇意识,善于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安排,及时抓住现代化进程中的机遇,充分利用发展优势和条件,完成关键核心指标、分阶段目标,精准把控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增强问题意识、风险意识,勇于逆势而上,化险为夷。围绕人民共富需求,统筹兼顾各种利害关系,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务实改革。“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机遇若处理不好,很容易转化为挑战;而应对好挑战,可迎来更多机遇。只有坚持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在共同致富过程中勇于开顶风船,妥善处理机遇与挑战的转化关系,不断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实现共同富裕牵动面广、耦合性强,涉及深层次复杂利益关系,关乎利益协调、突破创新等系列重大改革。因此,为全面推开创造条件,需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式,通过积累经验、找出规律,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指出:“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实践中,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允许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以为其他地区作出示范。所谓“全面推进”,指的是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各个地域全面推开,做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更好实现局部和整体的协同发展。“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来还是要稳扎稳打,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坚持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方法论,在促进认识和实践良性互动过程中,不断深化共同富裕的经验探索。

  总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目标内容、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描绘了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蓝图,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丰富内涵,是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新时代把共同富裕作为现实目标,必将激励全体人民勇于实践、持续探索、不懈奋斗,不断促使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简介:罗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