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艺术列表 >文化艺术详情

周星教授谈2022春节档电影市场创作走向

作者:戏剧影视教指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29
收藏 纠错

  2022年4月9日晚上七点,“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季第三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文理学院主办,由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周星教授就“虹吸效应、木桶短板与发展制约——2022春节档电影市场透视创作走向”一题于云端开展精彩演讲。张燕教授为本次讲座做主持。本次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B站账号、 “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同步直播。

  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担任主持。

  由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骨干专家漆新贵副校长致辞。漆副校长代表重庆文理学院向大家表示了问候并介绍了学校概况。重庆文理学院坐落于重庆市永川区,占地面积1767亩,全日制在校生有2.2万人,设有10大学科门类,6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机器人工程等10个专业,进入重庆一本招生序列。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等多项荣誉。学校高度重视现代传媒和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突出新文科理念,以文化、艺术、技术、跨界融合模式,厚植学生文化底蕴,强化学生艺术修养、聚焦传媒技术赋能,打造了功能齐备的传媒实验实训中心等,支持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漆副校长表示周星教授的讲座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他预祝此次讲座圆满成功。

  接下来,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周星教授正式开启主题讲座。

  首先,周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专题讲座的选题:“虹吸效应、木桶短板与发展制约——2022春节档电影市场透视创作走向”。周教授认为,春节档是“虹吸效应”的聚焦,应围绕全年档期中的“木桶短板”,有针对性、普泛性地分析今年中国电影发展的状况。

  2022年4月,清明假期的电影市场呈现出衰退的状况。清明假期三天的票房仅1.22亿,同比下降了85%,最好的影片场均7人,而2021年同期票房则是8.22亿。如此巨大的差别,显示出疫情影响带来的影院关闭、影片撤档、上座率下降等普泛性问题,即“木桶短板”。春节档期之后的三、四月份,本就是全年电影市场的“大短板”,这是以往的固有规律。但清明期间电影票房本应稍显振作,使得“短板”提升,今年却反而被截断直下,电影市场惨淡带来的预示需要引起警觉。票房反映出时代、文化、观众,还有影片的质量等多重影响因素的作用。

  周教授还探讨了当下观影的主力是否仍为“青年人”这一问题。有近期刚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青年似乎并不会远离电影,占观影主体五分之一的是25到29岁的青年人;观众的职业构成,最凸显的公司职员也达到40%,这是电影市场发展的良好基础。历史和电影都在向前走,观众不能用简单的个人喜好来断定中国电影在走下坡路,现实或许恰恰相反。

  周教授强调,应当以“虹吸效应”辩证看待档期。早期暑期档最受重视,一家独大,后来春节档便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其次是国庆档等。如今,“档期”这两个字已经成为电影商业运作的权重。没有疫情的时候,中小影院忙于把握最热的档期,无论是国庆档还是春节档(尤其是“合家欢”性质的春节档),因为一个档期做好,便可以为它们带来一整年的生机。档期的“虹吸效应”在于大众观影需要“约会点”,春节很显然是一个良好的时间点,可以进行朋友聚会、校友见面等等。重要的档期无形中获得了亮眼的关注,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规律,因此,再好的影片,倘若放映的时间不对,便很难得到相应的关注。春节档期是最大的档期,它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国庆第二高档期是2019年,在疫情之前,票房突破43.6亿,比此前一年增加了129%,观影人次也创造了1.16亿人次的新高;2020年是疫情肆虐的时期,国庆档高票房暂告一段落;2021年10月1日至8日,票房达到39.2亿,在部分地区仍受到疫情影响的背景下,这种成绩已经相当亮眼。去年国庆档的票房是43.87亿元,而票房高的同时票价也高。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到75.44亿元,刷新了全国票房,同时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的单日票房冠军等多项世界纪录。然而,这样的春节档反而令许多观众感到不满意,说明大量影片扎堆单个效应未必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它挤压了人们观看多重电影的可能性。所以,应当以多重角度透视中国电影档期,不能空谈。要认识到档期显示出的单一性。

  档期聚焦有得但同样有失,因为这里的“虹吸效应”不是一种人文效应,而在深层次体现着“头部效应”。近三年,许多专家都观察到,我们的头部作品就是最好的或者票房收益最高的。2022年春节,《长津湖之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票房排名前二,整个档期两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就占到了全部票房收入的65%。此外,今年春节档期观影人次的下降趋势需要引起警惕。观影人次由去年的1.59亿降至今年的1.14亿,简单来说,就是看电影的人变少了。深究其原因,是复合叠加的隐忧。首当其冲的便是今年的超高票价。票房排名前6位影片,平均票价超过了50元,首日平均票价达到56元,比前一年提高了14%,热门商区、时段票价更是超过100元。当票价超越人们的心理需求,便会成为影响观众走入市场的重要因素。《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前还传出过厂家对放映商排片过少产生不满,从而威胁影院不提供密钥的举动,事件在全国的传扬警示了许多发行公司,也强化了这种无形的规则。然而,有些想要观看小众影片的观众便有可能在春节档期找不到喜爱影片的排片,因此,这便是“虹吸效应”的一个典型的案例。

  随后,周教授详细类比分析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狙击手》《奇迹·笨小孩》《误杀1》《误杀2》《我不是药神》《四海》《飞驰人生》《你好,李焕英》《人生大事》《沙丘》《地球陷落》等多部影片,总结归纳了春节档期作为全年黄金档期,在疫情之后应当如何奋起赶超以往成绩,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焕发新光彩。

  周教授表示,档期既然是世界刚性票房的聚集地,因此要积极性的提出建议,并以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的视角去思考、去行动。在此,周教授提出了四个建设性意见:第一,档期需要外扩,不能随波逐流,例如设计一个“开学档期”或者是节庆的档期;第二,内增档期,即在特定的档期,如在春节档期和国庆档额外开设早间场次,增加排片;第三,盘点档期上片的均衡性,以照顾多样化需求;第四,充分利用短视频,把握档期和互联网的关系,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电影及早考虑和互联网关联是必要的,短视频已经成为观众空闲时进行娱乐活动的首选。最后,周教授表示,要相信中国电影,大家应共同为促进中国电影向好的方向发展作出努力。

  讲座结束后,迎来了线上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周星教授也一一回应进行了答疑解惑。在主持人张燕教授的总结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