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钟雯轩)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甚至国家间竞争的关键资源。数据新闻(Data Driven Journalism)正是大数据时代新闻产业对社会大数据化的回应,也是媒介融合领域的重要实践探索。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基础的底层逻辑,重构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使得数据能力逐渐成为业界内容生产者的必要技能,也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革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究竟如何给在校的新闻系学生开设科学的、体系化的数据新闻相关课程,成为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
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与全国十余所新闻传播院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于6月30日启动,共吸引了上百所高校、数十家媒体机构共一千余支队伍、五千余人报名参赛。
据悉,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设立于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作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广泛认可的赛事品牌,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规模和影响力正逐年扩大,选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2015年6月,首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数据新闻教育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2016年5月,第二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腾飞新丝路传媒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2018年6月,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于陕西西安举办。2019年6月,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大数据可视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于湖北武汉举办。2020年9月,第五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暨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教育研讨会于陕西西安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2021年9月,第六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数据驱动下的新闻传播学创新论坛于线上云平台举行,共收到900余支队伍4500余人报名,网站投票热度超300万。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品牌创始人、发起人、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陈积银告诉记者,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搭建了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业界作品创作、展示与交流的桥梁,改变了传统新闻教学的理念,推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与业界新闻生态数字化转型,将为国家融媒体建设持续输出新型新闻内容制作人才。
大赛作品启发高校科研工作者深思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马忠认为,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加快推进了国内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同时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实现理论反哺实践的目标。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小坤表示,数据新闻的本质是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告诉公众一些他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能够启发民智。中国人民大学许向东教授表示,数据新闻相关比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新媒体技能,对推进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大赛也为高校新闻学子提供对数据新闻模式的新理解。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研究生赵鹿鸣看来,数据新闻也是一种创作,它将理性与感性、视觉审美与数据科学结合,通过反复的解码与编码,在海量数据中发掘有趣、有价值的现象,再用社会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最后进入公众视野讨论,“这和画画、拍摄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十分相似的,让我很兴奋,也很有动力。”第六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获奖团队代表,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闫一帆说,一个好选题是新闻成功的一半,对于强调新闻策划和设计的数据新闻来说更是如此,“好的选题必然是回应现实的,不仅要足够宏大、有社会意义,还要能深入浅出,给读者切实的知识增量和启发”。
大赛还推动了传媒业界的数据新闻实践。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曹树林表示,数据新闻的先进性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一方面大数据素材拓展了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可视化的形式能让报道更加生动形象,目前数据新闻已经成为人民日报社全媒体矩阵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编辑部副主任梅焰表示,数据新闻不是简单数据堆砌,而是数据分析后挖掘到传统新闻看不到的趋势和角度,数据挖掘是基础,但视觉呈现是难点,如何把新闻事件、数据和呈现完美结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财新数据可视化负责人韦梦见证了数据新闻从边缘到成为新闻机构设置频道之一的历程,她认为,数据新闻这种新闻形式在未来会与传统新闻有更深层次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