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刻总结、准确把握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经验,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脉与航向,事关中国人民的利益与福祉,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核心引领相统一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始终维护团结统一、作出科学决策、凝聚前进力量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地方和部门的权威来自党中央权威,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必须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等一系列重大论断,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实践表明,治理好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和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这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有统一的意志和权威,并确立和维护其领导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导致各自为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为民服务的情怀、坚忍不拔的意志、宽广博大的胸怀、严以修身的锻造等领袖品格,获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确立和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思想上认同什么、在政治上围绕什么、在组织上服从什么、在行动上维护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必须坚持增强党的领导本领,推进思想领导与政治建设相适应
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领导主要是组织领导下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执政实践的客观要求,是党领导的基本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党要肩负起全面领导责任,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靠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去实现。
重视思想建党,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领导,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一是必须注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到党史学习教育强调“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教育引导了广大党员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二是必须注重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确立其指导地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三是必须注重把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构筑起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制度与责任体系,有效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首先要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是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二是必须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关键是培育和塑造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必须持续强化政治意识。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思考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与制度体系保障相协调
党领导一切就意味着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全面领导有一个生动的阐述,“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全面领导指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方位、发展的全过程、事业的全领域的领导。这一领导依靠党的组织体系来实现,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从而形成党的全面领导的运行机制。
党的力量来自党的组织,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始终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力量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着重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在党的领导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全党的大脑和中枢,负责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各级地方党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党组是党深入社会各“肌体”的基本单位,确保各社会组织与团体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把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这种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让党中央“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党的大政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够及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完善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职的各个环节,构建了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明确了最高原则;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主体内容;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反映了价值追求;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体现了实践要求;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提供了坚强保证。这六方面的制度彼此支撑、相互联系,共同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大厦”,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制度保障。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
(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雷引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