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2-11-09
收藏 纠错

所得税是现代国家税收体系中的主干税种之一。自18世纪末源起于英国,到19世纪逐步发达于欧美,制度不断传播扩散。后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强化扩张,所得税之财政及民生价值更为各国所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益于国际政治秩序的相对稳定,贸易自由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巨大动能,欧美、日本等国经济在恢复之后步入新的繁荣时期,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各独立国家也成为新兴的经济力量。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应不断攀升,所得税即为税收主力之一。所得税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遍推行和公众熟知的核心税种,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财政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税收不能单从本国财政需求出发,还需面对国际税收竞争,故目前各国税法,亦渐趋于简化和同构,以构建适于吸引资本和发展经济的税收环境。各国起征点、税率分级、分类来源可能各有差异,但大体都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或为主,即以自然人及法人为征收对象,以个人收入及企业营收之净所得额为征收标的,分级累进,多得多税。所得税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且能在经济成长之时同步推动财政能力的提升,关键仍在于其制度设计。所得税在制度上被称为 “良税”,在于其符合普遍、公平、弹性、丰富原则。税源既广,又与能力相应。在工商经济时代,具有极强的成长性。通过设置起征点、分级累进、减免条款等方式,政府可以获得所得税收入,同时又可由此实施社会财富再分配。

微信图片_20221109112314

基于“制度内外”及“上下结合”的多维视角观察,《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拟从“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的问题脉络对来近代中国所得税展开全面分析。这一脉络,既是所得税演化的时代环境及制度使命的依托点,也是所得税的税收属性及财政功能的重要体现。

先论战争。所得税在西方因战争而兴起,在中国亦因战争而引入推行。在平时财政条件下,租税自为主要来源。到战时支出倍增,政府对于公债、货币工具的依赖性增加,但其信用根基仍是税收。将近代战争时序与税收时序对比,可发现每至大规模战争之时,也是政府集中进行税收创制、强化税收征稽的阶段。换言之,战争是税收变革的重要压力因素。所得税作为中央税收,自引入之时起,就是国家强化战时财政能力的重要选项。从理论上而言,所得税作为战争税有其制度优势,最为重要者有两点。其一是税源丰富。其二是税收弹性。因其制度上的优势,自晚清起政府对于所得税的成长性始终抱有乐观态度,坚持尝试,努力推出。

再论税收。税收既指所得税本身,又包含将之放置于近代直接税变革、税收结构转型的坐标系内来考察的意蕴。在西方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近代中国引入所得税,既应战争而生,又顺应了由农业税向工商业税、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型的时代趋势。税收的作用不仅在于直接增收,也是稳固政府财政信用的根基。税收是最为稳定长效的财政来源。

所言 “财政国家”,本是欧洲 “新财政史”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新财政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法、英等国兴起的财政史研究新趋势,其重点在于重视财政税收与国家形态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财政的收支结构及征管方式体现和影响着国家的权力结构及政府职能。在新财政史看来,财政、税收不仅是研究的对象,还是观察历史的视角,财政如何形塑国家政治、思想文化、战争军事、民族意识、 社会生活正是其新意之所在。新财政史的研究主题是对传统财政史、政治史的拓展和创新,而其理论方法则深受财政社会学的影响。熊彼特在1918年发表的 《税收国家的危机》被视为财政社会学的重要文献,他认为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水平、社会结构以及政策预设的行为,公共财政是对政治及社会生活展开研究的最佳起点, 可以由之观察国家的命运、形式及其建构。从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的转变是必然趋势。

《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所言 “财政国家”的建构,不在于以西欧经验为标准,而是从财政国家“自我持续增长”的特性出发,围绕以公共税收、政府借贷、经济增长和财政信用为中心的循环体系的建立,来讨论所得税的制度形态、角色及命运。近代中国的财政转型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战争、赔款所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迫使政府寻找各种增税增收方案,也希望建立 “自我持续增长”的财政收支体系。这一进程极其复杂,也是动态多变的。直接税在西方各国的成功示范,使之在晚清时期就进入中国税收、财政变革的方案之中。

84677.jpg

作者 魏文享

书号 978-7-5203-9355-3

内容简介:

本书拟从战争、税收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所得税的开征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及社会效应。战争既直接影响到税收的开征,也影响到税收的开支。从国家财政的角度看,税收应为财政的根本来源,也是政府财政信用的基石。同时,政府亦应培育税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产权权益。政府开征及支出行为,会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税收心理。本书在对战争、税收及国家关系展开分析时,不只是从政府财政角度来讨论,还会深入关注征税者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探析这一西式税制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内在机理。


作者简介:

魏文享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湖北安陆。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侧重于商人组织、社会群体及财政税收等领城。人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 名师计划。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中间组织一一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 等专著及合著、主编著作十余种。研究成果曾多次荣获湖北省、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首席专家,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工商人物传”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社科项目多项。曾至美国、英国等国的多所研究机构访学。学术兼职有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史分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等。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