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哲学宗教列表 >哲学宗教详情

“西学东渐:近代东亚思想的转折”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度中华日本哲学会年会综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11-14
收藏 纠错

 

与会者合影留念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2年10月29日,“西学东渐:近代东亚思想的转折”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度中华日本哲学会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华日本哲学会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日本岛根县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清华大学刘晓峰教授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刘晓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韩立新教授以及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林美茂教授分别致辞。韩立新指出,“西学东渐:近代东亚思想的转折”这一会议的主题是以研究日本为核心的东亚思想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所发生的学术转向的问题。清华大学本身就是“西学东渐”这一“事件”的实践者和主导者,开创了自身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学术风格和学术风气。而清华大学著名的国学导师王国维、陈寅恪以及梁启超先生都曾留学日本或者在日本访学,是西学东渐及日本研究的先行者。就此而言,清华大学与日本哲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韩立新教授

 

  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林美茂教授将我国20世纪初以来关于日本哲学、思想、历史与文化等研究分为四个时期:接触与介绍、奠基性研究、复苏与借鉴、探索与求新,他认为,中华日本哲学会成立于复苏与借鉴时期,而现在正是从“复苏”“借鉴”走向“探索与求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他还进一步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我们要响应号召,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林美茂教授

 

  第一场学术主题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郭连友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研究员以“点厾近代东亚思想转折在中日当代史中的映射——纪念中日邦交 50 周年特别讲演”为题作报告。高洪首先从天皇将赐封隐元隆琦的称号由“国师”改“大师”这一举动,勾勒出日本社会明治维新之后的风土变化。其次,通过考察“言必信,行必果”在《论语?子路》中的本意,对当代中日政治关系中的信义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解读。第三,孙中山曾问日本人要走“王道”还是“霸道”,而现在日本友人也曾以同一问题向我们发问。中国不会走“霸道”,美国的相对衰弱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并无直接关联,人类的光明前途只能依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立场不可动摇。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研究员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系主任唐文明教授学术主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现代保守主义的两个阶段”。唐教授指出,晚清时期有保国、保种、保教的所谓“三保”,这一思想在康有为思想中已经出现,由梁启超最早完整提出。“三保”在张之洞、康有为、严复等学者思想中都有体现,但是重要性的次序并不相同。他认为,康有为重视的是君主制和孔教,梁漱溟认为共产党的出现解决了乡村建设运动中缺乏权威的问题,通过康有为、梁漱溟两代保守主义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脉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系主任唐文明教授

 

  日本岛根县立大学李晓东教授以“东北亚近代空间的形成及其影响”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以东北亚的“近代”为中心,从历史、思想、文化的角度出发考察东北亚的多样性,及其与西方“近代”相遇的历史。其次,在研究对象上重视蒙古、西伯利亚地区,通过对“非中华”因素的重视,可以将“中华”观念相对化,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中华内部的多样性。第三,将“东北亚”区域作为一个网络,特别重视“接触空间”(CONTACT ZONE)中的接触及其变化。李晓东强调,为了理解这些交错与“触变”的特征,我们不但要重视近代化这一历史表面舞台上的宏大叙述,更须聚焦地理上的、思想上的接触空间进行考察。

  

日本岛根县立大学李晓东教授

 

  林美茂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主体性问题与‘日本哲学史’探索转向”。林美茂认为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之后,日本学界关于“日本哲学史”的探索,从最初立足于对明治以前经典文献的考察与阐述,转向了以明治以后的文本为对象的研究,这种转向的根本原因源于日本主体性的追求所致。昭和十年(1935)《近代日本哲学史》一书虽揭开了以近代日本引进西学之后所出现的哲学、思想文献为对象探索“日本哲学史”的序幕,但麻生义辉思考的核心仍然在于近代日本主体性如何形成与确立的问题上。

  学术主题报告的第二场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韦立新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青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大乘佛教与日本哲学的构建——从井上圆了到西田几多郎”。王青指出,自井上圆了、西田几多郎以来,以大乘佛教来会通东西方哲学已经成为日本近代哲学一个基本的学术范式。井上圆了把“中道之妙理”构建为“东洋的形而上学=纯正哲学”。西田哲学关于场所的有-无-绝对无的三个层面的逻辑化其实质是华严宗真如与万法相互包含,重重无尽的事事无碍法界的逻辑。以井上圆了、西田几多郎为代表的日本近代哲学主要就是从黑格尔关于相对与绝对是同体不二的辩证逻辑与大乘佛教特别是天台宗和华严宗相一致的立场出发进行了东西方哲学的会通与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青研究员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晓峰教授以“吉备真备与盛唐时间文化”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古代日本人的传说世界中的吉备大臣,充满了神秘而不可知的力量,而他的问题意识在于关注吉备真备的这种形象是如何产生的。刘晓峰提供的理解方案是在于盛唐的时间文化,即活跃于圣武天皇朝的遣唐使、遣唐僧与遣唐留学生,他们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年代,大多是中国盛唐时期,主要是开元年间。因此,吉备真备与盛唐时间文化的因缘际会,成就了他的中国之行,也造就了他的日本吉备大臣形象。

  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吴光辉教授报告的主题是“西学东渐视域下的‘日本哲学’的转向与创造”。吴教授主要从作为“统辖百科之学”“国民道德论”“共通之学”“独创哲学”四个维度探讨日本“哲学”的转向与创造。首先,西周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百学之学,以实证主义为唯一。其次,元田永孚提出儒教主义思想,试图将明治维新或西周树立的以哲学来取代儒学态度加以“否定”,回复到“儒学作为教学”。第三,在中江兆民的眼中,日本应该不是没有“哲学”,而是缺乏了将之树立为理论、将之形成体系的基础,即“哲学”。第四,西田几多郎的哲学体验经历了“纯粹经验—绝对意志的立场—场所—辩证法的普遍者—行为的直观—历史的存在的世界?行为的直观的世界?制作的世界”的不断转折。综上,日本哲学的侧重点不在于“哲学”而在于“日本”。

  

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吴光辉教授

 

  分科会分别围绕“东亚文化的古与今”“日本传统哲学与思想”“日本近代哲学与思想”三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闭幕式上,韩立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东亚语言与文化学科群学术带头人王成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郭连友教授致辞。王成指出,各位学者围绕“西学东渐:近代东亚思想转折”这一主题,从日本哲学史和思想史展开讨论,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百年来西学东渐给中国和日本,乃至东亚整个区域带来的历史做出了自己的思考,给人启迪。

  郭连友指出,此次会议创造了几个中华日本哲学会历年之最:第一,我们在最美的季节来到了清华园;第二,和历年相比参加人数之最;第三,学者发表论文之最;第四,本次会议的海报和论文集封面设计是最好的一次;最后,他指出,党的二十大都提到了文明互鉴,今后日本哲学以及日本思想文化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在国内,同时应该与日本、欧洲的学者一同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研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国家真正的需求,不断追求不断探索。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茂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莹)

 

会议现场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