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会议现场之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李裕威)11月5—6日,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昉主持开幕式。
聚焦中国传统的金融实践和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明确且视野开阔,中国传统的金融实践和制度创新非常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我们需要吸收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并与本土实际相结合,总结相关经验,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深对中国货币金融发展史的认识。
《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认为,本次会议主题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两大专业领域均有涉及,但思想史方面的文章比重则较小。同时,就研究时段而言,目前学界比较重视近代货币金融史研究,对古代方面着力不足,他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古代金融史的相关研究。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院长程霖表示,中国在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和思想方面独具特色。中国历史上货币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演进较为独特,与西方国家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些独特的历史经验,为我们理解现代货币金融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传统中国还有着非常丰富的货币金融思想,比如子母相权论、轻重理论、货币名目论等,这些思想和西方的货币金融思想既存在相通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因此,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中国货币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发言第一节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燕红忠主持,先后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恂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带来题为“19世纪70年代的在华外商保险企业”“思想、制度、绩效——华洋义赈会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移植考察”“梁启超的虚金本位论与货币行政的失败”的主旨演讲。燕红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忠民分别对三篇文章的内容、选题意义、资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评论。第二节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梁华主持,围绕近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相关问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育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宋佩玉、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先后作了题为“略述上海‘九八规元’的金融创新及其影响”“在华英资银行的钞票发行:监管体系与流通量的考察(1840—1890)”“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结构变化及特征”的主旨演讲。梁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鞍钢分别作了相关评论。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的第一节由《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副编审潘晓霞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袁为鹏、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劲松、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水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留彦先后作了题为“从银钱比价看晚清市场整合及其南北差异”“金融可得性与近代企业发展:基于邮政储金业务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抗战前中国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分布非均衡性——兼论金融与经济关系”“金融市场视角下的法币改革”的演讲。随后,兰日旭、潘晓霞分别对发言作评论。第二节由《财经研究》编辑部编辑邱国景主持,围绕近代中国公债发行问题,燕红忠、复旦大学教授李丹、南昌大学副教授刘杰分别带来题为“投资者保护、政府债务违约与公债市场发展——基于1932年公债整理的研究”“Foreign Seeds on Chinese Soil: Public Bonds in Qing China, 1894—1911”“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其运行特点”的演讲。邱国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超群对分享文章进行了评论。
第三节研讨的议题聚焦“中国金融史研究与教学讨论”,与会嘉宾作了交流研讨,研讨会由燕红忠主持。
加强经济史学研究领域新方法和新视角
第二天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主要围绕“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与金融创新”展开。研讨会第一节由何平主持,与会学者先后作了题为“瑜亮双壁:宋代货币体制中的‘四川法’与‘西北法’及其信用制度比较”“货币与关税——清末中英商约谈判中的整顿币制问题研究”“国际本位制度演进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区域性银钱票制度:以福州台伏票与潮汕七兑票为中心”“近代归化城谱拨制度的生成与运转”的专题论文汇报。其后,袁为鹏、何平分别对四篇文章进行了评论。
研讨会第二节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枫主持,与会学者先后进行了题为“近代宁波市场上的空盘交易与政府治理”“前近代东亚的财政危机与金融应对:从中日中介业制度变革的比较出发”“内部管理、薪酬激励与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最后贷款人与近代中国钱业公会的监管——以上海、汉口为例”的论文汇报,周建波、林枫分别评论了这四篇文章。
在闭幕式上,燕红忠对本次会议研讨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学术期刊致以感谢。据悉,“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是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经济史学研究领域新方法、新视角和新问题的深度交流和研讨。此次会议的举行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史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而且对于学习和践行“两个结合”、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会议现场之二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院长程霖致辞 主办方供图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昉主持开幕式 主办方供图

参加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嘉宾合影之一 主办方供图

参加第五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思想”研讨会嘉宾合影之二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