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列表 >马克思主义详情

【思政讲理】以创新驱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11-22
收藏 纠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带头人秦在东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结合研究谈谈,应该怎样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问题?

  秦在东:这里首先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历史命题或历史范畴的再认识问题。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在历史上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范畴。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期,被称之为“党的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在以独立的军事力量抗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外国侵略之时,通过“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多种方式发挥其独特作用。因而,总结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就应该从中国共产党首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实践和政治优势论起。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开创性地建立了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出于政治实践的需要,最初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主要以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日常性思想工作为根本要素。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的百年征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精神,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实现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奋斗。无论是在艰苦卓绝、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国泰民安、和风细雨的和平年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得到了千锤百炼的考验和检验,这一体系中的组织领导机制、思想教育机制、政治动员机制、工作管理机制等,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概括地讲,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造了以下政治奇迹: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确定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政治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但同时又十分强调同各个时期、各条战线的具体任务相结合,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脱节;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作治党治军治国的重要方式,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辟了政党与群众新型关系的历史先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是赢民心、聚民心的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最早呼吁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现代化的学者。在您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水平应该如何界定?

  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其内涵而言,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元素,更有基于中国政治实践的独有元素。就其现实性来讲,一方面要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念,凝练中国政治实践的成功经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另一方面也要容纳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学科范式原则、话语表达方式和结构体系规范,实现内外有秩、兼容并蓄的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现代化,要积极融入“互联网+”浪潮,运用新技术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从现代化水平的角度来看,需要扎实地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非常注重运用传播媒介传播自己的思想。“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壁垒再次被打破,信息传播呈现出随时性、自主性、交互性、针对性和海量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手机网民成为网络大军的主力。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传播,就必须尊重群众传播习惯和接受心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技术为载体,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经典理论用新段子表达,培养优秀的网络“意见领袖”,打造社会主义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革新灌输和渗透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应建立网络预警及监控机制,警惕和反击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敌意污蔑。

  第二,要顺应“互联网+”浪潮创新学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坚持“内容第一,工具第二”,始终根据社会存在创新研究内容,丰富学科体系,增强理论说服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提高对西方意识形态侵袭的抵御力;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大数据搜集、分析和预测功能,及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状、群众思想现状和意识形态斗争现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的针对性;三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学科资源共享、跨领域跨机构间的协同创新,提高思想或者教育学科整体水平;四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向服务质量转变,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如何以创新驱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秦在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经常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离不开创新。

  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当下要着力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研究或元理论研究。学界流行一个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框架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许多理论认识都还有待深化,亟待寻求突破。如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现象、术语现象、规律现象、方式现象、符号现象、技术现象,等等,这些基础理论问题虽然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但研究结论却还是仁者智者各执己见,并未形成定论,需要进一步开拓的理论空间依然广阔。另一方面,要发扬科学家精神,鼓励自由探索,进一步加大原创性研究,构建完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原创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就是“我有你无,你有我优”。学界几乎都看到了一个不争事实,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意义的独立成型的框架还没有完成,因此,仍然需要广大学者以“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的创新勇气,继续深入开展原创性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明海英/采访整理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