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教育强国】承前启后,踔厉奋发,加快实现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务农
发布时间:2022-11-24
收藏 纠错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始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同步。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政策中的初始呈现,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形成,再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推进,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语境中的呈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逐渐丰满、完善。

  

  

  迈向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并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义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要将其置于党的二十大所描绘的整个社会发展蓝图中,也要将其置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完整历史脉络中。

  从新时代整个社会的发展格局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义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奠基性工程,其发展质量对我国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整个社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奠基性工程。从具体数字来看,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2万所,在校生规模为1.58亿人。如此规模庞大、牵涉面广的义务教育,若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不仅会成为社会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写照,也必将为全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巨大而深远的贡献。

  从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看,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从2013年我国启动第一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2021年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这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又一辉煌成就。然而,基本均衡发展只是我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线要求,国家的有关政策表述始终将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并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实践经验看,十年来,我国各地根据实际不断进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全面完成,我国义务教育将进入全域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

  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史任务来看,教育部2017年下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包含了四个方面共32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则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了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四方面的建设任务,以及对应的20条建设攻坚清单。这些,都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内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经历了从注重外在数量指标评估到注重内在质量指标评估的转变,即当前国家政策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定位更加注重人民的满意度和人的全面发展质量。

  第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体现教育现代化要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质上是义务教育的新型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对义务教育发展作了长期规划,而且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还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以及坚持统筹推进。这些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为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精神上相呼应,也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描述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相一致。

  第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优质教育首先要立德,就是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人为本的优质教育还要全面树人,就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增强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而且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以美育陶冶情操,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义务教育。

  第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满意。义务教育是否均衡、是否优质,最终还要看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就要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确保教育的起点公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此,要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同时,要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以及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同质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新体系。还要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实际,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工作 

  

  第一,要坚持公平原则,实现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公平原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一价值原则的贯彻,更容易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乎国之未来、民族的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是要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以解决义务教育教师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和质量差异问题;要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校长的轮岗制度,从而消除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领导能力、学校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其次,要实现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每个人在资源分配中有同样份额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的资源倾斜,确保每个人享受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最后,推进义务教育智能化校园建设,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现代技术支持。

  第二,要按规律办事,实现义务教育多样化均衡发展。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同,因此,在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既要制定标准,统一要求,实施均衡的资源配置办法,也要照顾各地实际和义务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而共同迈向优质均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也意味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要举办满足各地人民需求的、适合的义务教育,而非举办同质的、整齐划一的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要造峰抬谷,而非削峰填谷,为人民群众办出各具特色和亮点的义务教育,从而促进人的多样化和全面发展。在具体推进策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在国家总体规划下,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基层,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高质量发展的义务教育体系。

  第三,要优化督导指标,实现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均衡。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到《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表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除了要满足基本的硬件数量指标外,要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等方面的质量指标。因此,优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指标,除了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动态调整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硬件数量指标外,还要细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纳入和完善义务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有利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评价制度以及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等,从而完善“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义务教育特点”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质量标准。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招标课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路径研究”(2023JKZB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