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艺术列表 >文化艺术详情

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吉林大学召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龙 王会子
发布时间:2022-11-28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26-27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英国杜伦大学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线上召开。来自海内外100多位学者在云端相聚,围绕论坛主题“世界美学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交流和对话”,就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当代美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比较审美现代性的当代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关系、当代美学和艺术批评、神经美学研究等问题展开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哲学社会学院李龙教授主持。

  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而深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也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它标志着美学史的巨大转变,是美学史上的范式革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美学话语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和价值诉求,为世界美学的研究作出了理论贡献。希望经过论坛的充分研讨,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认为,创建中国化时代化的美学自主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应有图景中的标志性景观,新时代美学建设应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为宗旨。推进中国马克思美学走向世界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意涵、重大任务和重要保障,也是确立中国当代美学合法性、重拾中华民族文艺自信的必由之路。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在致辞中提出了“中国美学研究如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美学如何解决当代理论、实践问题”等问题,他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中国空前繁荣,并出现了不同研究分支。但是这些研究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上来。中国的美学研究如何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而建立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美学如何应对种种挑战,解决当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成为美学当代发展的关键。这就是说,理论的引进、文本的研读、历史的整理,还是要回到现实上来。美学的基本理论,仍然是研究的中心。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研究美学和艺术的基本问题,研究在新的环境,新的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才是这个学科永葆活力的秘诀。。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传统和标志性人物,以及美学学科的发展过程。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教授回顾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的发展历程,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要倾听世界美学的声音,在与世界美学的对话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上午研讨会分为两组,分别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哲学社会学院李龙教授、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熊秉真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从哲学看美学”的主旨发言,指出“研究哲学,既要‘揭示’哲学概念、哲学范畴、哲学命题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更要‘赋予’哲学概念、哲学范畴、哲学命题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实现哲学的‘术语的革命’”。同时指出“‘美学’是‘关于美好生活’的‘哲学’”。

  此外,高建平、程相占、王确、张盾、徐碧辉、宋伟、丁国旗等专家学者,围绕美学在今天的关键问题、生态美学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进程、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范式转换等话题进行了阐述。

  据悉,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是由2011年的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发展而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并成为当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马克思主义美学高端学术论坛。

 

  (撰稿:李龙 王会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