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列表 >马克思主义详情

【平语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12-07
收藏 纠错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工作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的重要环节,人才强国战略能否落实、做好、深入,关系社会前进、关涉国家发展、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为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科学判断,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才要求,更深刻彰显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使命担当,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切实把握善于“选才”、精于“塑才”和能于“聚才”三维实践进路,不断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善于“选才”:完善人才战略布局,致力选拔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先。纵观百年奋斗史,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体系创新为人才成长营造的良好条件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在为各类优秀人才厚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良壤。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面临何以跻身世界科技前沿、何以适应经济发展新格局、何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何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实现民族复兴等多种考验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接受考验、迎接挑战,就需要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需要选拔大批具有优秀品德、出众才学和使命担当的优秀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选才”就是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现、选拔、任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并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引领他们自觉将个人愿望、个人理想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深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之中。而选拔人才又尤其要着重从青年中挖掘优秀人才,要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在全领域各方面挑大梁、当主角、做先锋,推动青年人才勇担时代大任。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着力统筹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推动他们积极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积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精于“塑才”:培育高尖端型人才,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得人才者得天下,赢得人才者赢得未来。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历史大幕开启以来的黄金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与挑战交织交融、同步激荡。党的二十大刻画了新的历史坐标,标注了新的时代方位。

  从横向坐标来看,定位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深刻影响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进程正在改写人类发展历史,不断撼动着旧的国际秩序。中国愈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就愈发通过讹诈、打压、封锁、极限施压等方式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和平崛起,尤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卡中国的脖子、无底线地遏制中国。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育造就高端、尖端科技人才,积蓄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从纵向坐标来看,纵观整个党史和新中国史,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主要掣肘问题是人才水平与结构,具体体现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等现状。培养高尖端型科技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基于国内国际历史坐标的横纵分析,加快对高水平科技尖端人才的靶向化精准培养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一环。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求贤若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而顶尖人才的自主培养又是关键之关键。能否成功抢占世界科技前沿,与党的百年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休戚相关。要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增强人才忧患意识,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尖端型人才,才能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志气、骨气、底气。

 

能于“聚才”: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倾力集聚全领域各方面优秀人才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亟需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单打独斗、各自为阵,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共同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时代机遇。中国的人才体系是开放的、共赢的,党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我国人才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将自主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和积极吸纳世界人才相结合,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才能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堵点:政策制度上某些深层次桎梏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用人的主体性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权责不清、人才管理行政化的“官本位”问题仍旧存在;人才引进体系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不通畅,人才评价系统不科学等情况依旧凸显等。为此,进一步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须找准痛点与病灶,对症下药,疏通体制机制的梗阻,促进人才要素“活”起来。其一,需加强人才创新激励与保护的政策供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应出台系列优化科技人才创新支持、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环境净化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持续调动各方面优秀人才的流入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二,需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人才新生态,打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各用人单位大胆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既是真正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的基本前提,同样也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的根本要求。简而言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体制畅通、机制完善,则人才汇聚、事业繁兴。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重视人才、选拔人才、培育人才、汇聚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秘笈,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正确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对人才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南。当下,我们正站在奋力开启党和人民事业新征程的历史起点,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真正树立起来、践行起来,要把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合理、高效、顺畅地转化为优质人才资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智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磅礴合力。

 

  【基金项目: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2022年度重点课题“三个历史决议与党的自我革命研究”(项目编号:22ZXHYZ06)】

  (王幸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刘宗灵,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