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郜亮亮:深刻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12-14
收藏 纠错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郜亮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 World Economy》《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和《新华文摘》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5本。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国家自科、中国社科院交办课题多项。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9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2020)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二等奖和三等奖。2022年入选国家级重要农业人才计划(首批),202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荣誉称号(首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深刻判断。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由此,发展质量成为党中央格外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国内和国际最新形势,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物质基础,因此又进一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新、更迫切、更具体的要求——“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个着力”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当前阶段必须以安全为本、以协调为纲、以效率为要。这对其他方面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和积极落实。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投入生产系统中的所有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单个要素生产率(如劳动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表明高质量发展要对投入产出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还要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特征,是发展“质量层面”的典型特征。

  提高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单独成章。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意味着,要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要推动发展动力变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实现经济增长“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尽管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以对经济发展的强调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为标志,但“有没有”与“好不好”从来都不是孤立和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经济发展起步后的目标是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也将保证这一经济发展更长久的存在。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不同阶段辩证把握“有没有”和“好不好”的相对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之所以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因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必须把经济发展的安全和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高质量发展在接下来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体韧性和高水平安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内涵和重要特征。

  更高韧性和安全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尽管我国经济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但供给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是决定这一优势能否发挥的关键,其中又以“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为先决条件。一方面,要强优势。对那些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巩固提升,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提升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另一方面,要补短板。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增加供应渠道,尽快找到替代来源,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各地各部门尽可能“跑得快”,但在以中低速增长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因此,发展的协调性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众多不协调关系中,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不协调。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不管是区域间的不平衡还是任何一个区域内部的不平衡都必然、也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尽管我们的城镇化和“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表明,当前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着重解决城乡区域不协调问题,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更具体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也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方面,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特别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表明,当前阶段应该把县城作为城市体系的重要一环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其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更重要的是要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特别是在县域这个空间范畴内推动两大战略有机交汇和融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①】冯维江: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阐释走向深入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②】周丹:一体领悟、一体贯彻“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③】郑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④】杨彬彬: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⑤】王维国: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⑥】方涛: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⑦】王怀乐: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⑧】原磊: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⑨】张君: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⑩】马正立: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五个必由之路”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黄海燕: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贺钦:以大党胸襟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自我革命: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关键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卞书政: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苏庆义: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章舜粤:从“三件大事”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王俊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张友国:按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李宏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强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夏一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遵循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王振霞: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㉒】禚明亮:深刻领悟新时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实践指向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㉓】周进: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㉔】杨耀武: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㉕】刘佳骏: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㉖】王喜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㉗】尹振涛: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㉘】卢超: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㉙】周晓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㉚】潘建华:新征程需要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㉛】罗婧:三次分配增进民生福祉 全民参与迈向共同富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㉜】杨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㉝】渠慎宁: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㉞】田坤: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㉟】张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㊱】王昱廷:加快推进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㊲】王晨星:推动构建更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呼唤与研究任务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㊳】周进:新时代新中国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