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列表 >马克思主义详情

【思政讲理】科学家精神助力思政课培根铸魂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12-26
收藏 纠错

 

  科技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办好思政课,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堪当重任的创新人才。

 

深刻把握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具有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

  科学家精神的铸魂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有助于培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观念。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它启发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培塑青少年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其二,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家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家群体中的集中体现,凝结了科技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科学家精神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其三,有助于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要有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守科研诚信、反对浮夸浮躁,发扬传统作风、涵养优良学风;其四,有助于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家精神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层面,要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在专业层面,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在个人层面,要团结、合作共赢,提携后进、甘为人梯,有利于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养成。

 

以优秀科学家故事创新思政课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科学家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将科学家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是融入科学思维教育。正确的思维观念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规律,也要学会认识发现这些规律的正确方法和思维方式。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引导,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牛顿、华莱士等人片面强调经验、忽视理论思维最终陷入神秘主义的错误。以这些经典故事为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理论思维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自觉培养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二是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底色。老一辈科学家们攻坚克难、艰苦创业,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科学报国的光辉历史。以邓稼先、钱学森、于敏、袁隆平、程开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激励青年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科技强国的民族复兴伟业之中。三是融入创新文化教育。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科学研究鼓励质疑一切既定的权威,永不停止勇于创新的脚步。童第周在细胞质遗传上提出自己独创性的理论,屠呦呦从小小的青蒿中发现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科学家是创新文化教育最生动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创新文化建设。四是融入道德品质教育。凡是优秀的科学家,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爱国、勤劳、诚信、敬业的高尚人格光辉。用具有优秀品质的科学家榜样,激励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鼓励青年学子追求真理、严谨治学、诚实守信、脚踏实地,推动学术道德发展与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重视科学家精神融入的方式方法

 

  讲好思政课也需要重视方式方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方式、接受渠道发生了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培育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相切合。

  具体而言,教学方式上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新。从理论层面讲,一是因材施教,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侧重点不同。对于中小学生,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重点是鼓励他们想象与思考,激发科学兴趣,尽量避免大量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专业术语。对于大学生,则重点教育启发他们的理性思维,结合他们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引导青年学生既要关注学术前沿,也要了解我国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二是情怀感化,用精神的力量浸润心灵。在讲述科学家故事时,要善于提炼故事的共情点,抓住故事承载的感染力,以文化人、以情动人,引导青少年自觉将科学之志化为报国之行。

  从实践层面讲,一是应用新技术开展情境教学。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走近科研现场,调动和激发学生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社会实践是“大思政课”最鲜活、最丰富的资源。科技工作者更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指导学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系统地完成一项实践研究课题,在实践活动中弘扬科学家精神,把科技研究工作与生产劳动实践、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

  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新时代,思政课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功能,培育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之基。

 

  【本文系2020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研究”(ZX20200789)阶段性成果】

  (张新奎,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侯远宝,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