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关系列表 >国际关系详情

日本开启核污染水排海行动

作者:世界知识202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3-04-07
收藏 纠错

  2023年3月17日,日本3.11大地震12周年纪念日刚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的部分设备开启运行。这意味着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的行动初步开始。此前的3月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该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开始时间“维持2023年春季到夏季这个时间段不变”,“为了实现福岛重建,核污染水的处置是无法推迟的课题”。两年前的4月13日,时任首相菅义伟宣布将在两年过渡期后排放核污染水,目前岸田内阁要兑现前任内阁的决定。同时,日本国内与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周边国家一直不绝于耳的质疑和反对之声再次高涨。 

解决核污染水方案不止排海一项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直接波及位于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引发震惊世界、遗祸至今的福岛核事故。事故的核心问题是该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为控制事态,福岛核电站的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不得不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污水。

  核事故后持续产生的核污染水的主要来源,一是核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二是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大量注入的水,三是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因为发生了核辐射泄漏,为控制反应堆温度,就需要持续注水进行冷却降温。虽然核废水可以用来循环冷却,但由于福岛核电站临海、地势低,地下水和雨水又不断渗入,这样核污染水就越积越多。时至今日,核电站内存储核污染水的1000多个储水罐已接近饱和。日方称,核电站内的存储容量为137万吨,但当下核污染水已达到132万吨,因而不能推迟排放日期,必须在2023年春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其实解决核污染水方案不止排海一种。此前日本自己就曾提出过五种方案:一是通过化学方法把核污染水变成固态后注入地层深处,二是加热后以蒸汽形态释放,三是电解后变成氢气释放,四是把储存的核污染水容器直接埋入地下,五是把核污染水直接排放入海。 

  日本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五种方案进行了对比:把核污染水从液态变成固态是件非常繁杂的事情,非常耗时且经济成本巨大;将其加热变成蒸汽,则会造成空气污染,且巨量核污染水加热过程本身也会消耗大量能源;通过电解将其变成氢气,貌似没有污染空气,但电解的过程更需消耗大量能源,成本更为高昂;连同容器直接埋入地下看似简单,但现有技术不一定能过关,容器久后有碎裂的危险,其中的污染水又会排出。 

  权衡利弊后,日本政府选择了直接排海这一易操作且经济成本低的选项。目前这1000多个储罐中的核污染水如果向海洋排放,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之久。 

岸田内阁的深层盘算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