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推动面向新征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05-24
收藏 纠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月14日,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第六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主题,就如何深入理解并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内涵与实践展开研讨。

  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对推动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哲学思考。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寻求全球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170多年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新诠释,为人类从抽象共同体走向真正的共同体找到了逻辑和历史路径。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相互呼应,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支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表示,应充分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三大“全球倡议”的内在联系。三大“全球倡议”丰富并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构建全球治理的平台和路径意义重大。

  在三大“全球倡议”中,蕴含深厚价值导向的全球文明倡议更是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表示,全球文明倡议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紧密相连,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阐发还是实践拓展,都离不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支撑。

  如何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撑作用?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看来,这需要对“和平与发展”的内涵作深入解读。和平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既是联合国的政治原则,同样也带有鲜明的价值特征。尽管这些概念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中都或多或少被提及,但最终能否带来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如何体现我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西方的不同,都需要通过创新话语体系进行系统表达与阐释。

  在创新话语体系中加强理论支撑

  从整体看,不仅和平与发展理念需要得到深入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三大“全球倡议”的传播也离不开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对此,陈须隆表示,在推动相关理念的传播中,要用好包括基础性话语、相通性话语、斗争性话语与引领性话语在内的四类话语,通过拓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提升其影响力,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落地。

  挖掘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并给予创新性解释,有助于构建不同于西方逻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表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平等观、正义观等具有鲜明的协调性特点,承载着人类普遍性的价值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正是中国传统价值范式的当代写照。通过将这些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将有效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通过在不同文明之间充分互动、共生发展,在多样中寻求统一,将有助于形成新的文明秩序。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上海合作组织秉持“上合精神”,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成功实现了从初期聚焦于安全治理到当前以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为四大支柱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转型。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表示,对上合模式进行学理化提炼,有助于构建具有上合特色的政治话语,丰富国际关系中的区域合作理论。从现实角度来讲,这也能为中国参与和管理多边国际组织提供借鉴和启发。

  在与世界对话中,不同的叙事模式将产生不同效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谈道,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涉及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的问题。如何运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叙事模式,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苏长和提出,“特殊—普遍模式”将有助于世界理解中国。他表示,“中国特色”尽管在表述中是“特殊性”表达,但辩证来看,其体现着“世界一般”的道理,即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例,其蕴含的五大特色体现的正是普遍性道理。因此在这一意义上,通过讲述中国实践及其价值导向、发展思维背后的共性和普遍性规律,可以超越原有的叙事模式,探索形成新的话语体系。

  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维度

  当今世界的演化是世界历史发展催生、优化的结果,根本指向仍是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民主发展与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崭新的国际秩序构建理念,为世界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中国应在主动探索中找到更加切实可行的路径,将这一可能变为现实。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表示,中国的机遇寓于世界发展的机遇之中,蕴含在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之中。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充分考虑并利用当今世界局势的多面性和可转圜性,提升认识变化、适应变化、运用变化的能力,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强化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塑造,巩固国家发展的基础。

  把握历史主动首先在于做好自己的事。门洪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尝试,也是我国地区合作和全球发展的有机结合。未来,应将其视为实现世界理想的核心抓手和战略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志永围绕“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提出了“发展协和”的理论模型,他表示,全球治理的本质是多中心治理,在回归全球治理本质时尤其要注重体现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下的价值导向,要在原有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外,注重“知识联通”。“五通”能否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各国能否在发展目标预期中达成一致,而发展目标的确立源于知识的相互联通。只有以知识联通推动目标一致,才能让周边国家切实享受到中国发展模式带来的巨大利益,产生实际效果。

  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聚居着大约4000万名华侨华人,他们融入当地社会,不仅了解中国,还通晓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的情况。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表示,华侨华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多元化流动带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又能够学习、吸纳当地的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和新的认同。从这一角度而言,华侨华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和先行者,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表示,人文交流关键在于构筑人文交流体系和平台。人文交流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全谱系、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大格局,增进人类文明互鉴。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人间正道,也是大势所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表示,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实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着眼当下,中国更要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智慧,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