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报告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画像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发布时间:2023-11-27
收藏 纠错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也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自201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先后开展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万多家、“小巨人”企业8997家。其中,九成以上的“小巨人”企业集中在 “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在整个产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另外“专精特新”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22年是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坚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提出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规模。

全局画像

增速快、布局广、区域分布东强西弱

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且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从企业数量看,2019—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批共计8997家。从覆盖范围看,2019年第一批“小巨人”企业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第二批 “小巨人”企业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第三批、2022年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实现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部地区分布占比63.1%,中部地区分布占比25.4%,西部地区分布占比11.4%(见图1.2)。

图1.2

企业分布与产业基础呈正相关。从空间分布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间分布与全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基本一致,空间集聚性较强,重点集聚在东部沿海,西部区域分布较少。从培育基础看,产业基础是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线性拟合结果,“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地区工业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

地方队伍迅速扩容且核心区域带动明显。从地区增长看,四年间各地“小巨人”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19年七成省(区、市)“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为个位数;2020年超过半数地区“小巨人”企业数量已有50家以上;2021年、2022年实现 31省(区、市)全覆盖。从区域增长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逐渐成为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核心增长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近四年(2019—2022年),四大核心区域的“小巨人”企业总数占当年全国总数的近六成。

成长画像

成立久、转化稳、行业领军企业多

平均成立年限远高于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从成立年限看,目前中国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最短成立年限为2年,最长成立年限为近70年,平均成立年限为15年,远高于中国中小企业3年左右的平均寿命,这说明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能力积累。尤其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年龄在20年以上的占比明显增多,“专精”趋势更为显著。

图1.3

产业画像

行业聚焦、区域集中、战略作用凸显

超八成企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产业分布看,截至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八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行业分布十分集中,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其中约六成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图1.4

约四成企业集中在头部五省。从各地的优势产业领域看,截至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产业领域分布呈现较高的区域集中性,多个产业领域的头部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占比接近五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头部五省企业占比最高,达到51.81%。

要素画像

创新强、资本热、高精专人才需求加大

“硬实力”专利占比四成。从专利类型看,截至2021年年底,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利申请总量52.6万件,包括发明专利21.9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6.3万件和外观设计专利4.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保护全新且独立的技术,可表征“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实力,此类专利占比41.6%。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21年年底,广东“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及专利申请总量均居全国榜首;江苏、山东、上海整体优势明显;浙江发明专利数量虽跻身前五,但专利申请总量明显落后北上广地区(见图1.5)。

图1.5

从产业布局看,截至2021年年底“小巨人”企业的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约5.0万件)、高端装备制造(约4.5万件)和节能环保(约3.3万件)三大产业,占发明专利数量的50%以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发明专利数量偏低,总占比不足5%(见图1.6)。

图1.6

从技术实力看,通过在A股上市企业中,筛选出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要素相似企业进行对比,赛迪顾问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平均授权专利增速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从2019年开始,增速已超越其他制造业上市企业(见图1.7)。

图1.7

上市企业仍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已公示的共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A股上市企业总量突破600家。其中,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中,约70%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第四批入选的上市企业板块分布与前三批类似,同样集中在创业板和科创板,占比分别为35.3%和30.8%;同时,主板逐渐成为重要的上市板块,第四批主板上市占比为27.2%,较前三批,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北交所、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支持作用显著提升(见图1.8)。

图1.8

高精专型人才招聘需求逐年递增。从招聘信息数量看,近三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人才招聘需求逐年递增。据大数据分析,2019年、2020年、2021年“小巨人”企业招聘数据分别为10.4万条、12.4万条、20.6万条,2021年比2019年增加了近一倍,平均增长率达到41.1%。从招聘学历看,企业对各学历人才需求相对稳定。从2019年到2021年,本科学历学生招聘数量均占每年招聘总量的五成,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聘数逐年稳定增加。从招聘行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聘数量最多,2019—2021年分别占总招聘数的39.1%、36.7%和32.3%,是“小巨人”企业招聘的中坚力量;数字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战新相关服务业招聘数量相对较少,2019—2021年总占比分别为5.0%、4.5%和4.0%。

图1.9

以上内容摘自

《中国小微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2:专精特新政策与效果分析》

中国小微经济发展

内容简介

“专精特新”企业是市场中的佼佼者,按照其逻辑发展的中小企业更具竞争力。因此,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中小企业会自发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面临各种困境,典型的是大企业挤压、风险承受力低、优质资源流失、资金不足等问题,编者将之称为“市场扭曲”。在市场扭曲条件下,中小企业要做到专精特新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因此,中国近几年支持专精特新的政策大量出台。

从各章分报告的研究看,专精特新政策对相应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缓解市场扭曲有直接效果。同时,根据已有产业政策的研究,由于政府部门存在信息劣势和执行扭曲问题仅依靠政策支持也可能带来“政策扭曲”。

编者认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必须解决市场扭曲和政策扭曲的“双重扭曲”问题。也就是说,依靠企业自身努力和政策加持可能存在最优平衡点。这个问题未来仍然值得持续研究。

作者简介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张学文,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任财政部商贸司内贸二处副处长,经贸司粮食处副处长,经济建设司粮食处副处长、处长,经济建设司副司长,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

杜春野,高级经济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任邮政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副经理、经理,邮储银行办公室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深圳分行行长,北京分行行长等职务。曾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耿黎,高级会计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曾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第八届全国邮政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宁波经济女杰——杰出成就奖”等称号。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