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荐书 |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发布时间:2024-02-02
收藏 纠错

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清廷随之将都城由盛京迁至北京,盛京设总管来管理。顺治中期,清廷基本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国家的各项事务也开始由以征战为主转向以恢复建设为主,清统治者对满洲发祥之地的恢复也随之提上日程。为了“近奉山陵,远翊畿辅”,清帝将盛京设为陪都,为了凸显陪都的身份,又仿照京师六部,在盛京相继建立了礼、户、工、刑、兵五部,因为盛京官吏选任事务比较简单,所以仍由京师吏部负责,在盛京未设有吏部。盛京的这五个部,因为同为陪都机构,履行职能时很多情况下需要通力合作,各部官员也经常相互调遣,所以,五个部门联系紧密,因而,清代文献中经常将这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盛京五部是清廷在盛京城仿照京师六部设立的处理盛京等处相关事务并兼及处理京师六部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相关事务的中央国家机关。

《清实录》中记载的有关盛京等处的事务多涉及将军和府尹,而对五部的记载多是指出五部官员的腐败和懒散。这似乎表明盛京等处事务主要是由将军和府尹负责处理,五部人少事简,是奉天地区闲散衙门,因而忽略了五部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保存至今的有关盛京五部的史料不多,散见于清代各种资料中,不容易收集和整理。所以,现今学界还没有出现对盛京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的研究,史料的稀少及内容的单一,也使得人们对盛京五部的认识还很肤浅。基于以上这些情况,笔者通过对五部相关资料的收集,试图对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的研究,尽可能将收集到的资料中所反映的五部的状况都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展现出盛京五部在有清一代发展变化的状况,使读者能够对盛京五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清代奉天地区的政治管理制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本书的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是对盛京五部的沿革及其所属机构与人员的论述。具体分两节来叙述,第一节讨论了盛京五部的沿革,主要内容包括盛京五部建立的原因、建立的过程、管辖范围及裁撤。第二节讨论了盛京五部所属机构和人员,主要内容包括五部机构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从品级、俸禄、旗籍、出身、出任、离任等方面对五部侍郎进行探讨,同时也对五部部员的品级、俸禄、铨选及处分情况进行了阐述。由此表明,盛京五部实际上是具有地方机构特色的陪都机构。地方机构特色表现在其伴随着盛京地方社会的发展而设置,并随着盛京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而裁撤。而陪都机构身份,又使其可以代替京师六部处理奉天、吉林及黑龙江三地相关事务;且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清廷可以通过控制五部来限制盛京将军并制衡奉天府尹,由此实现对奉天地区上层行政机构的管理。

第二、三章是对盛京五部各部职能的论述。因为有清一代,五部所承担的事务繁简不一,盛京户部和盛京刑部职能相对较多,需要处理的事务相对纷杂,所以,将这两部的职能归入一章来论述,其他三部的职能归入下一章论述。盛京户部的职能涉及对官庄、旗地、钱粮、词讼、户籍、杂项支给等事务的处理,盛京刑部的职能涉及对旗民案件、蒙古案件、私刨私贩人参案件、逃人、造买赌具及私入围场等案件的处理,盛京礼部的职能涉及对祭祀、礼仪、官学、宗教及贡使等事务的处理,盛京工部的职能涉及对营造、收支等事务的处理,盛京兵部的职能涉及对点验军器、监射、驿站、东六边门及武职官员选任等事务的处理。清代基本史料中对盛京五部的记录较少,所以,该部分对盛京五部职能的论述主要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内阁题本及辽宁省档案馆藏的《盛京内务府档》等档案资料,重点将对辽宁省档案馆最新出版的盛京内务府档案的抄存档案——《黑图档》加以利用。

第四章是对盛京五部与清帝及各衙门关系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盛京五部与清帝及盛京内务府的关系,盛京五部与京师六部及盛京五部彼此之间的关系,盛京五部与盛京将军衙门的关系以及盛京五部与奉天府的关系等。盛京五部与清帝及各衙门的关系主要通过盛京五部各部的职能体现出来,所以,这部分的论述将在第二、三章对盛京五部各部职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探讨。论述中,涉及清帝对盛京五部侍郎的利用、盛京五部与盛京将军的博弈及盛京五部侍郎对奉天府的兼理等内容,由此,从盛京五部的角度,对盛京地区政治管理制度特别是旗民二重管理体制进行补充。

640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李小雪 著


内容简介:

清初,清廷为“隆重陪都”仿效京师六部在盛京设立户、礼、兵、刑、工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本书以“盛京五部”为研究对象,对五部的沿革、机构、人员、职能,以及五部与清帝、其他衙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设置、土地、户籍、词讼、礼制、军务及旗民关系等,是学界首部对盛京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研究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李小雪,辽宁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现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代东北史、满文历史文献。在《清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档案》《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若干,主持省级及以上项目3项。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