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3-22
收藏 纠错

  在讯息和交通技术高度发展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足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以适应未来跨文化或多元文化职业和学习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进入跨文化或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沟通协商以及合作,从事多种跨文化实践,例如:在中国境内的国际跨国公司或机构工作,或是在海外的中国本土公司或机构中从事跨文化交流合作,或者是被派驻到中国在国外的使领馆工作,也可能是到国(境)外留学深造。既然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研究高校英语教育如何培养包括高校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个议题,很自然地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实状况和问题

  首先,认知上的错误。在中国把跨文化能力等同于外语能力的错误认知现象,在国内各行业甚至在教育界仍屡见不鲜。尽管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外语能力已被并列为外语教学的双重目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更被视为外语教学的高级培养目标,但是,很多时候跨文化沟通能力又常常被简单地、片面地理解为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语言等级考试能力。

  其次,高校英语教学界,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语学院或者外语专业开设了跨文化沟通课程,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与具体培养方案因而缺乏准确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教学内容出现随意性较强的局面。另一方面,缺乏系统培养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所需要的跨学科课程群。很多学校单设一门英语跨文化沟通课,或者是设立英美社会与文化概况课、英美文学简史及文学作品赏析课、翻译等几门课程,没有意识到跨文化能力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之中。同时,教师往往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缺乏实际的跨文化语用和实践机会;还有,不少高校的英语考试重在考察知识信息记忆,缺乏对跨文化沟通现象进行思辨性分析、科学评估以及解决跨文化分歧和冲突的实际跨文化能力的考察。此外,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长时期存在着重视对象国语言、社会和文化的知识灌输和产出、轻视母语国国情和文化的知识灌输和国际传播问题。外语专业学生四年学习中鲜有有关中国的课程设置,致使不少学生在跨文化场景下时常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来就应该有的“双向式”跨文化沟通变成了单向的沟通,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外语跨文化教学的最高目标和最佳境界遁形无踪影。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定义以及核心内涵

  跨文化沟通能力从字面意思看上去由两部分构成:一般性的交际沟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国际著名跨文化沟通学者陈国明和 Starosta(1996)将跨文化沟通能力简单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经过文化意义的互动协商之后使用有效的交际行为来识别多重身份的能力。Brian Spitzberg (1997)在解释跨文化沟通能力概念时,强调在跨文化沟通的语境中,依据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根据具体的交际场景,表现出的得体且有效的交际行为。

  根据本研究的中心任务,我们认为“跨文化沟通能力”指在两个不同文化之间或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积极开放的态度、良好的认知能力,能以多元视角解读跨文化现象,并能以文化适切的表达有效消弭文化间的差异、管控跨文化冲突和分歧,求同存异,实现有效沟通、相互理解、携手合作的能力。

  至于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涵,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孙有中(2016)综合学术界关于跨文化能力的众多定义,着眼于中国外语教育的专业定位,曾从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的角度做过如下描述:(一)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二)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三)熟悉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历史与现状,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四)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五)能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六)能帮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路径

  一是完善跨文化课程体系。高校应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完备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一,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根据目标设计出涵盖跨文化理论、文化对比、跨文化沟通以及跨文化调适策略等内容的课程模块。课程可以涵盖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国际关系、区域与国别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其二,设定课程目标,明确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目标,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系统性,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其三,与其他课程整合,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英语课程、通识课程、第二学位辅修课程等相整合,形成协同效应,培养适应未来国际发展和中国社会需要的跨文化国际化外语人才以及跨文化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除此之外,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活动,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比重和质量。

  二是完善教材内容。其一,在教材中增加跨文化沟通主题的内容,聚焦跨文化沟通的主题,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规则、非言语交际、文化冲突与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其二,在教材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即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教材还应融入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展示不同文化的特色和差异,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多样性。其三,在每一个主题或者每一个单元中提供至少1-2个真实的跨文化案例,让学生能够体验并了解跨文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与挑战。同时,设计一些场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模拟跨文化交流的情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其四,教材中要强化跨文化意识和态度,即教材不仅应提供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态度和意识,如通过故事、案例、讨论等形式,强调尊重、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的重要性。其五,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到英语教材中,如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以提供一个更全面、多维度的跨文化沟通视角。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线上跨文化课程,提供扩展阅读材料、推荐经典书目、跨文化网络资源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其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模拟真实的跨文化沟通场景,如国际组织沟通、跨国商务谈判、国际会议服务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跨文化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对话练习,感受语言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其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在整理真实的跨文化沟通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和交际策略。其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VR)等技术,模拟真实跨文化环境,同时也可运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线上优质跨文化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为教学提供精准的反馈和指导。其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应当结合线上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实践活动、小组项目等,重视形成性评价,而非结课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四是加强教师培训。加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可提升他们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其一,开展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针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包括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风格和技巧、文化适应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其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经常性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短期访学等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沟通意识。其三,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跨文化沟通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如在线课程、国际会议、学术期刊等,以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其四,建立教学团队和交流机制。成立专门的跨文化沟通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分享会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五,实施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五是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学生暑期交换项目或者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交换项目,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生活,提高跨文化语用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与国外高校共同开设跨文化相关课程,实现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保学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实践,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讲,研究高校英语教育中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应对未来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于国家而言,在全球化持续发展和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亟需拥有跨文化能力的高品质国际化人才,在国际上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在国际场合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大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学生,肩负着促进中国与世界联通互动、和平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英语教育中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国家战略意义和社会实际价值。

  (作者系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