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荐书|《中国经济报告(202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发布时间:2024-04-08
收藏 纠错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从现代化动力机制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长处,又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有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从现代化战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战略安排,并以五年规划(计划)的形式加以贯彻落实。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在“十三五”“十四五” 规划建议中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适合国情的正确现代化战略,指引我国加快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 “人民中心论” 的现代化指导思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成功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使一个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产出大国,把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展示的未来景象变为现实。围绕着生产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现代化理论中关于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 “和平发展论” 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一方面,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始终保持了国家独立性和政治自主性;另一方面,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理念,彻底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的 “国强必霸” 的丛林逻辑,避免了 “修昔底德陷阱” 和 “文明冲突论”。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的和平崛起,将推动全球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 “本国国情论” 的现代化战略路径,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向发展中国家证实: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不具备先发国家所具备的发展条件,也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基于自己的国情,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将强烈的现代化意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仅体现在国内循环流量在整体经济循环流量中占比高,还体现在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不断做大经济循环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求是提高国民经济循环的“质”,而高质量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以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以扩大内需为主、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为主的经济循环。因此,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有现代化经济体系作支撑。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任务。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因此,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全面把握这三个方面认识,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报告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著

定价:239.00

书号:978-7-5227-2854-4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报告(202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体撰写的第四本年度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主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本报告包括理论基础、发展战略、政策实践三个部分,70多万字,反映了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从各个学科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