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周粟:服务高等教育出版事业 走内涵式发展建设之路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4-10
收藏 纠错

  2023年11月,教育部印发《“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同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202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2024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同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网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等等。由是观之,2024年是“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出版事业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一年。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需要进行理念变革和路径深化;聚焦高等教育领域,我国给出的方案是“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聚焦高等教育时重点明确,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新时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由“高速度发展”的既有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十四五”时期的高校教材建设工作,也开始面临着高速扩张的“红利期”逐渐消退的现实问题,逐渐进入“规模化”向“精品化”过渡的新阶段,需要积极呼应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

  那么,如何理解“内涵式发展”?对于“内涵式发展”的明确概念,目前学界处于一定程度的讨论争鸣期。但专家们普遍强调,定义“内涵式发展”,首先应明确“内涵”与“外延”这两个词的相对性,也即“内涵”应是相对“外延”来说的逻辑学范畴内的概念。具体限定到教育这一领域,其主要指“以教育规模约束、效益提高、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为目的”(石中英)的教育发展方式。

  实际上,“内涵式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其后才在基础教育等领域形成讨论。一般认为,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深化,需要全面考虑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学理角度看二者不可偏废。这其中,“微观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被讨论的更多,进而引发了教育研究专家们的普遍关注,这是“内涵式发展”本身存在的、对于质量内力极其重视的行动性特征决定的,如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者潘懋元教授认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质量建设的核心是教学的改革、创新与提高,而教师的发展是质量建设的基础。同时,宏观的内涵式发展研究也正在逐渐成为教育研究新的关注点。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阶段、新任务,高校出版社作为依托高校资源、面向教学主体、服务教育事业、推动学术繁荣的重要出版平台,在高等教育教材出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回顾我国大学社的建设历程可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出版社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陆续成立的。2002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第六条指出,高校出版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其他教学用书,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强调了高校教材的开发建设是我国大学出版社担负的重要责任。

  我国高校出版社类型多样,不同类型间具备一定的区分度,这其中包含教育部直属出版单位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0所左右,其他高校出版单位(安徽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等)近50所;高校出版社包含了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唯一的大学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立信会计出版社(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办)等“名称特殊”的高校出版社,但不包含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这样由国防部、教育部双重领导的特殊高校出版社,也未囊括国防大学出版社这类虽带有大学出版社名称,但却由国家军委直属的出版社。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12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包含副牌社的各类出版社合计586家,而由于作为大学版协会员单位的高校出版社,数量已达到113家,因此全国范围内高校出版社的数量约占全国出版社总量(586家)的1/5。经统计,全国共计112所“211工程”高校中,有87所高校设有出版社,占比超过3/4;其中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设有对应的高校出版社;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学科”的137所高校中,有93所设有对应的出版社,占比超过2/3;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大学”的42所高校,也全部设有对应的高校出版社。以上数据从侧面体现出高校出版社在助力高校科研、提升教学研究、推进教育出版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趋势下,高校教材出版也在经历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建设的转型阶段。实质上,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教材建设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机遇绝佳的“窗口期”。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我国本科高校的1049门专业基础课和3676门专业核心课,制定了教材及参考书目的建设与选用规范;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式出版的、版权页标注“教材”字样的高校新增教材数量已高达4.3万余种;“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出全国范围内399种高等教育类“全国优秀教材”,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从总体规模看,全国111家高校出版社中,就有55家高校出版社获奖,占比高达50%;获奖数排名前十的“头部”出版社中,高校出版社更是独占8席。这8家高校出版社依次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因此,正如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吕建生所言:“大学出版社在国家教材建设中发挥着引领和骨干作用,为推动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评奖结果代表了中央对大学出版社相关工作的高度肯定。”前期的精准指导政策、中期的丰硕建设成果及后期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校教材打好了“建设地基”,提供了坚厚的“发展土壤”。

  综上,展望2024年——“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等为代表的高校出版社高校教材出版部门,在开拓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图书方面,一定要坚持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趋势,立足高校教材“供给侧”减量增效的新需要,借力高校智库“融合出版”理论实践的新成果,挖掘高等院校底蕴深厚的“内涵式”新资源,进而激发高校教材“精细化”研发的新动力,紧紧把握好高品质高校教材建设的“内涵式发展”窗口期,持续推动高校教材建设由“规模化开发”向“高质量发展”积极转型,最终目标是助力高等教育教材出版事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真正的“内涵式”跃迁。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社长)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