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系列校庆活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5-11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2024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六十四周年。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研讨会暨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南信大星”小行星命名仪式、朱乾根先生塑像揭幕仪式等校庆活动在该校举行。

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研讨会暨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举行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研讨会暨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江苏局副局长汪波,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原局长、中国气象局原局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77级校友郑国光等发表致辞和演讲。李北群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并表示学校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科学、艺术、人文交汇融合。学校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新突破,站到优势学科的最高点,要坚持走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发展道路。陈文斌表示,南京江北新区将全力协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走稳走好“最先一公里”,以更加创新高效的管理模式和高品质服务加速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将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汪波充分肯定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领域为我国气象事业和高素质气象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并表示学校要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科研攻关水平,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努力培养更多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郑国光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六十余年的光辉发展历史处处彰显着南信大人争先奋进、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气神。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一流学科建设,立足于大气科学的坚实基础、积极探索并深入推进多学科融合发展和应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下一步,学校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引领气象事业全链条创新,推动气象学科与应急管理要素优化组合,探索防范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新途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研讨会暨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在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中,与会学者认为,气象与应急管理密不可分。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随着气候变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演进,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复杂性日益增加,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变得尤为迫切。要以多学科融合、技术驱动和智能化管理为方向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应急管理事业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提升科研攻关水平,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推动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南信大星”小行星命名仪式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在国际天文学界,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当天,“南信大星”小行星命名仪式在该校举行。据介绍,第236788号小行星于2007年8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小天体搜寻项目组在江苏省盱眙县发现,当时该小天体离地球1.41亿公里。据介绍,后续该小天体得到了洛威尔天文台、美国林肯实验室巡天计划、莱蒙山巡天等望远镜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她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0年3月给予其236788的永久编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委员会将第236788号小行星命名为“南信大星”。

朱乾根先生塑像揭幕仪式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朱乾根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南京气象学院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为学校事业发展辛勤奉献40余年,创造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始终将研究方向瞄准国家需要,以卓越成果为我国的大气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建校六十四周年之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了朱乾根先生塑像揭幕仪式,纪念他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乃至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