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成就与重要经验调研”开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5-14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4年4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成就与重要经验调研”开题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致辞。

开题会现场

  辛向阳从党和国家战略发展全局出发,充分肯定了开展乡村振兴研究的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要求项目组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找准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潜力、机制、成就和经验,同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甚至痛点问题进行分析,如农村空心化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等,提出独特见解,以良法善治及“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来引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辛向阳表示,对该项目及项目负责人充满信心,愿举马研院全院之智、之力开展项目研究,厚植“三农”情怀,希望通过国情调研科学总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就和经验、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真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为推进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实践进程作出马研院学者的贡献,期待项目组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不辜负院党组和科研局的信任、支持和期待。

  项目主持人彭海红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向评议组专家作了汇报。她首先感谢马研院党委和各位专家对该国情调研项目的关注与支持,并就此作开题报告。她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基础、典型案例的代表性、项目团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说明了该调研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调研内容、调研方案与完成目标进行陈述,表示项目组会按照立项要求做好10个典型案例的科学调研,并且以点带面、以个案窥全局,在深入调研中了解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及前景展望,同时不回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此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高质量科研成果完成课题结项。

  专家评议组组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认为,乡村振兴这一概念具有其时代价值,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要将其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来看。同时强调注重案例研究选取存在的局限性,要在调研中发现真问题,真抓实干,科学总结,将典型意义研究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上升到其他层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建新研究员认为,不存在乡村振兴的统一模式,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对比研究。课题组在调研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选取上还需要关注其可学习性、可借鉴性以及可推广性,不能太特殊,同时要从城乡互补、融合发展、工业化反哺农业化等多个方面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建设问题。

  林建华认为,研究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密不可分,必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需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及核心要义,并针对不同认知主体对乡村振兴概念本身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理顺乡村振兴相关概念的具体逻辑。同时,要注重制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典型案例下乡村治理模式的差异化,在调研中科学总结进而形成实证经验。此外,就项目组研究方法给予补充,鼓励项目组成员在调研中注重学术积累,通过每日记录形成调研日志,将思维过程融入其中,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原主任郑有贵研究员认为,除把握好乡村振兴概念的基本界定之外,还需要树立问题意识,以调研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实践优势来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发展,同时要将乡村振兴这一课题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深入把握其实践意义及时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任朝旺教授认为,该调研项目意在通过调研把握我国乡村振兴的本质规律,找到实践出路,其意义重大,符合当代所需。项目组在开展研究时需要强化理论深度,赋予乡村振兴更为全面、丰富的理解,以及重点关注课题个别案例的选取是否具有典型意义,能否以个案推及整体。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教授表示,希望课题组做到“站位高、视野宽”,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坚持有的放矢,注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并就调研的样本量进行扩展,做好实践工作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同时,项目组成员需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做好“乡村振兴”“全面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演化研究,进而为做好调研工作提供内容依据和理论参考。

  随后,项目主持人彭海红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评议组专家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她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学习、系统整理、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通过把握基本概念、扩大视野、做好调研问卷设计、完善调研方案等多方面来进一步完善调研思路和调研提纲,保质保量完成调研任务。

  最后,辛向阳作会议总结。他强调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学科背景、学科优势和研究特点,进行有组织的科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高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整体性、战略性优势,在个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意总结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的特点,由点带面、进而思考全局,全面深入总结乡村振兴的成就与经验。同时,创新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民情日志等方法来记录思维过程的发展变化,形成有标志性、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代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成就与重要经验调研”项目组部分成员,马研院科研处干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八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开题会。

  (执笔:任佳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彭海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