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5-19
收藏 纠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国史前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址为数甚巨、分布极广、灿若繁星、映照千古,文明根脉源远流长、继古开今,彰显着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的旺盛生命力。古为今用,鉴往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因密码内蕴于中华文明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亦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文化使命。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关键桥梁。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文化繁荣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关键着力点。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重点方面入手。

  第一,围绕文物保护和传承为核心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博物馆制度与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博物馆内驱力,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走融合拓展之路,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化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导向,立足不同类型博物馆自身特点,探索符合国家政策、地域特色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不同属性博物馆制度建设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分工明晰、权责对等、高效运转、协调合作的决策执行及监督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以科学思想、专业知识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提升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与此同时,还应主动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积极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组织的多维联动机制,博采众长,着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品质提升。

  第二,以观众为中心,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旨归,坚定把握政治使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向社会大众展现了具象历史情景,其强劲的文化普及力量不可忽视。博物馆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传统节日、节气、纪念日等特殊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文化遗存为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利用多途径广泛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影响力,引领培育人民文化生活的新风尚,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博物馆应充分立足自身特点、地方特色,探索兼具普适性与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之路,充分提升硬件及软件水平,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公共教育空间,带给社会公众“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的参与感受,引入跨学科思维,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博物馆教育普及内容的分层化、教育方式与手段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群的教育需求。博物馆尤其应重点关注并充分发挥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基于此,博物馆应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养分,丰富完善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集线上及线下教育为一体,积极推动各类博物馆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开展各类实践研学活动并选派高素质专业性人才进行跟踪指导,不断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与需求改进博物馆教育体系,立足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

  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质量智慧博物馆,为我国博物馆事业提质赋能。全面优化升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与传承水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技支撑与不竭动力。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带来了博物馆存在方式、文物保护展陈方式、运营管理方式、文化传播方式等各方面的巨大变革。博物馆应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密切合作,不断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队伍,着力培养提升已有人才专业素质,充分联合社会兼职专家攻坚克难,进一步开发、利用、转化与展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针对地域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的差异性,为扩大博物馆资源的交互性与覆盖面,博物馆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由实体馆向数字云端的扩展,充分推动国内乃至国际文化资源的交流互动。在文物保护及修护方面,要充分利用并不断发展摄影测量技术、3D建模技术等,重点突破并优化纺织品、漆器、金属、纸质、陶质彩绘文物成套保护技术,在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留存事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文物原件的修复及保存体系。在展陈、运营及传播方面,充分利用VR、AR、AI、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文物展示系统及高级别的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依托新媒体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深广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武汉大学就着手开展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经过两代师生四十载的不懈努力,利用激光全景扫描、三维数字重建等技术书写了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新篇章。2022年,亦凭借“摄影测量+自动建模”技术将复原敦煌石窟“搬”进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进行公开展览并获得极大社会反响,这正是校馆联动、以科技助力文博事业发展的绝好例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立足保护与传承,力求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博物馆藏珠纳宝,蕴奇含珍,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绵长文脉。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全面深入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有助于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是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繁荣、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成就的关键切入点。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当代文博人应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不懈奋斗,做好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高添璧,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馆员;刘礼堂,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教授)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