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家庭教育大模型助力父母智慧成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5-24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段丹洁)5月17日,正值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数智+助力建设美好未来家”——家庭教育大模型发布仪式暨“AI+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与腾讯公司等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家庭教育大模型”亮相,并发布《家庭教育100问》工具手册,升级“家长服务园地”,为家长提供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与会专家学者就AI时代如何帮助家长智慧育儿、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展开讨论。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作为一代“数字原住民”,他们自出生起就生活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世界,使用各类数字工具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在成长过程中,“数字原住民”面临着上一代人不曾遇到的挑战,家庭教育也在新环境下迎来挑战和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表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赋权,青少年的数字技能提升是要有使用权利的,通过断网,不让孩子玩手机,是对他们权利的剥夺;二是赋能,孩子和家长都要共同提升数字素养,化解数字鸿沟需要家长言传身教,通过能力构建教育,让网络真正为青少年所用;三是赋义,家长要有价值引导的能力,在更深层次上的价值和意义上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教育。

  在《父母必读》主编、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恽梅看来,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三维的,每一代父母都会有自己的时代烙印问题,同时也存在很多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比如叛逆、情感、社会交往等。理解父母,理解孩子,才能做好赋能。

  2023年,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家长服务园地”小程序上线。这一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与腾讯公司联合研发的平台,不到一年时间,已为超过280万位家长带来解答和帮助,涉及网络保护、沟通技巧、亲子关系、习惯改善、心理健康等领域。

  “我们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映射出更深层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共性的问题,能够通过AI工具进行系统性梳理,结合我们的辅导经验,以共情+动机分析+实用方法+教育工具的形式,降低家庭教育成本,同时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给到家庭启发。”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介绍。

  构建健康有益家庭教育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腾讯公司等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大模型”,并推出创新的“大模型+志愿者服务”模式,为家长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建议和解决方案。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底层技术,结合10万+真实案例中沉淀的科学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大模型把零散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数字知识库,结合文字、视频、数字工具等,AI可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场景、不同年龄段的家长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教育辅导,成为家庭的数字教育伙伴。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认为,如今社会连接由越来越多元化的圈层构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破圈的能力、模式和机制。互联网技术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全新的技术可能性,也为我们和青少年产生更多接触交流提供了平台。

  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指出,要解决沉迷的孩子如何引导出来,未成年的工作不是做单一个体的事情,一定是做工程性的事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提出,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家庭教育已不再只是“家事“,而是成为一项社会性的课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携手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有益的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认为,家庭教育大模型让我们看到家庭教育的智慧化趋势,看到技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和因材施教在内的驱动逻辑,还有基于现实瞄准未来的战略规划眼光。

  在迈向未来教育的征途中,AI融入的教育核心仍旧围绕着爱,借助更多的数字手段让家长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最适宜的平衡点,让科技成为促进亲子和谐、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学校、企业、媒体、专家群体及社会组织正凝聚力量,共同赋能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构筑坚实的守护之盾,携手铺展一条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