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艺术列表 >文化艺术详情

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逻辑

作者: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2024-07-29
收藏 纠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迈出的新的“划时代”的一步。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其中必然包含着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那么,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是指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衔接,进一步作出了更直接、更现实的阐发,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文化在新时代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接续表述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笔者看来,这绝不是阐述顺序上的简单变化,而是一种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如果说党的十九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述是遵循文化的历史逻辑,是立足过去面向未来,那么,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就是遵循了文化的现实逻辑,是立足未来面向现在——因为没有现在,就没有以现在为界的过去与未来,就无法从过去走向未来——没有今天正在发展、创新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传承,就没有革命文化在今天的弘扬。可以说,这三种文化在阐述顺序上发生的根本变化,本身就意味着文化自信的加强。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