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哪些契合点?怎样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著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黄汀。
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题之间存在哪些契合点?
黄汀: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中医思维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在相通。中医药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也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哲学基础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整体观、以平为期平衡观、动静结合恒动观等;其哲学思维包括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变异思维、顺势思维等。这些理念与思维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同质同构或相通相近,均可成为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色资源。
其次,医学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相融。“人为本”“心术仁”“医精诚”“天人和”等中医药价值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等观念同源同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相融。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价值观与思政课中的道德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得益彰。
再次,中医药事业发展历史经验与“四史”教育内容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重视中医药发展,提出“从团结中医到学习中医”“中医国家制度化建设”“中西医结合”“守正创新”等科学中医政策,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使中医药文化研究已超出医学自身而与社会文化、政治制度、民族认同、社会变革相联系,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被吸收到国家意志主话语场,丰富和坚定革命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主题。
最后,中医药行业英雄模范事迹与思政课榜样主题教育高度契合。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百年而历久弥新,正是得益于一大批中医药先贤们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医学修养既对历代中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冠疫情期间,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刘清泉、叶永安、张忠德、齐文升、苗青等为代表的中医人,用他们精湛的医术,以及所展现出来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引领传统中医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堪称中医药学子们的励志楷模,为思政课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思想道德素材。
营造沉浸式中医药特色实践教学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结合您的研究谈谈将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方法和总体思路。
黄汀:为促进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医药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制作,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对待中医药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文化成为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总体思路有四方面:首先,主题要跟进。即要以应对、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契机,因势利导讲好党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故事、中医人的故事、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故事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话语体系。
其次,话语要转换。即在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某些陈旧形式的现代转换中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教学中,除了要用学术语言讲好政治外,还要学会用生活语言讲好理论。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能使授课内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认同、模仿、内化中变为自觉的行动,使思政课教学实现以话语能力带动育人能力提升的效果。
再次,技术要革新。即在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研究性学习、互动式探讨、专题式讲解这些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智慧课堂、探索基于网络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先进仿真技术营造沉浸式中医药特色虚拟实践教学场景等等,以此提升医德教育效果。
最后,实践要拓展。一方面,内涵拓展,让校内实践具有浓厚中医药味道。如: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举行“撰写中医好故事”活动,举行“中医好故事”演讲比赛,开展“中医好故事”微视频拍摄,进行学生誓词征集及宣读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把中医药行业的国医大师、道德模范、抗疫英雄等请进思政课堂,通过面对面的讲授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情感。另一方面,时空拓展,让学生在参观蕴含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文物、遗产、医籍,在参观中医药发展成就体验中触摸中医药文化的脉络,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带领学生走进中医药产业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打造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的高质量“移动”思政课堂,增强中医药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启发式教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请您结合您的教育实践谈谈具体实施路径?
黄汀: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
其一,构建协同运行机制。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离不开协同运行机制,具体包括:思政课教师和中医药专业课教师互利共赢的合作与交流机制、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在政策和经费投入上完善的保障机制等。
其二,强化教材育人功能。编写特色教学参考用书是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抓手。要寻找中医药文化中与思政课相关的“触点”和“融点”,如:中医理论与思维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相通、中医药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融通、中医药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近现代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同构相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的系列史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主题相符等,对这些内容进行提炼,分门别类融入五门思政课程相关章节,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参考用书。同时,在广泛深入采集人物故事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中医药行业英雄模范人物故事集》,编写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等。
其三,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带着中医药遇到的现实问题来讲思政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课堂。
其四,打造“双线”混合教学模式。建设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延伸和拓展基于网络的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收集整理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感人故事,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将中西医之争、中医药政策法规、中医药抗疫、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典型事例,甚至各具特色的地域中医药文化,建立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
其五,深化拓展实践教学途径。除举行“撰写中医好故事”、“中医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医好故事”微视频拍摄、中医生誓词征集及宣读,邀请中医抗疫英雄、国医大师作报告等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外,还要让学生在参观蕴含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文物、遗产、医藉中,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走廊、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中触摸中医药文化的脉络。
其六,提高教师中医药文化素养。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写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定期举行思政课教师与中医药专业课教师面对面交流取经教研活动、定期举行中医药文化特色思政课教学竞赛等,以提升思政课教师中医药优秀文化素养,打造一支有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团队。
记者明海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