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语言选择影响人类情感表达方式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1-15
收藏 纠错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语言是否会改变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根据语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人类学等领域的多项研究证实,答案是肯定的。近日,“对话”网刊发文章认为,语言不仅让人类能够彼此交流,还能够塑造我们对周围事物和自己的感知。
  文中指出,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无论是教育、移民还是家庭原因,双语或多语在全球化时代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如何影响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种语言都会让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现实世界,人们甚至会在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过程中注意到自己的变化。还有其他研究表明,双语者或多语者的行为可能会因他们使用的语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双语者或多语者交谈的人也会因他们所说的语言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文中提到,双语者在处理或使用描述情感的词语时有很大差异。母语往往比第二语言更具有情感优势,即双语者使用母语进行沟通时会有更强烈的情感共鸣。简单来说,人们在使用母语进行沟通时会选择更加生动的词汇来描述具体的情景。相比之下,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沟通时所选择的词汇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因此,双语者或多语者所选择的语言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感强度,还会影响他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即使用母语或第二语言影响人们的话语建构,并揭示他们所属的语言区域独有的文化和社会特征。
  在一项针对美国社会使用英语和汉语的双语人士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调查的人员使用英语(第二语言)进行沟通时会表达得更加自由和开放,而使用汉语(母语)进行沟通时则表现出更强烈的感情。因此,当说话者出于个人和社会文化原因想要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时,使用第二语言可能会有一些优势。通过用一种情感联系较少的语言进行沟通,人们可以减少尴尬、焦虑等情绪。如果说话者希望建立一种情感共鸣时,则更愿意使用母语。
  文章最后强调,我们的生活经历、语言习得年龄和使用的环境会影响我们用不同语言处理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了解这些动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语言和人类思维的了解,还有助于在日益多元化和互联互通的世界中改善跨文化交流和情感理解。这对第二语言教学也非常关键,只有当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时,即对用该语言构建的身份感到满意后才能帮助他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感到自在。此外,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态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学习语言的经历,进而影响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如何看待自己等。这种态度越积极,学习过程的满足感就越大,与语言的情感联系就越密切。结果将使我们对新语言有更强的认同感,进而转化为更深入、更有效的学习。
  (赵倩/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赵琪(报纸) 张黎明(网络)】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