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以短视频提升民族音乐传播效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1-17
收藏 纠错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为民族音乐的普及、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在新时代,为提升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就要充分利用短视频技术的传播特点,通过短视频传达民族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以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年轻受众,积极营造良好民族音乐文化生态,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短视频赋能民族音乐传播发展
  民族音乐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历史记忆与情感表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族音乐,人们能够深刻感受民族精神特质与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媒体形式,以其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人们数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创意分享到如今的商业化运营,短视频平台通过多重策略吸引大量内容创作者涌入,形成巨大的流量红利。在内容创作方面,短视频平台鼓励用户上传和分享各类有趣、有创意的短视频,并提供快捷简单的编辑工具和特效,使内容创作变得更加高效。
  在算法机制上,短视频平台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计算能力向用户精准推送内容,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黏性,还增加了内容创作者的曝光机会。同时,短视频平台在开发运营中推出多种激励措施,如流量分成、广告收益、平台补贴、商品推荐等形式,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可观的收益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5%。
  短视频以其直观、生动、易于分享的特性,为民族音乐提供了展示平台,使古老的音乐旋律能够跨越时空,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推广,许多原本只在地方小范围内流传的民族音乐,迅速在全国乃至全球传播并获得观众的喜爱。如乌兰图雅作为蒙古族青年歌手,凭借《为爱歌唱》《火辣辣的情歌》《送你一首吉祥的歌》《凤凰飞》等原创歌曲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
  短视频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特点,为民族音乐提供了传播渠道和展示形式。通过短视频,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和魅力,了解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短视频以直观的传播方式降低了大众认知、接纳民族音乐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例如,《小河淌水》是一首传统的云南弥渡山歌,通过短视频把当地自然风光和民族服饰展示在观众眼前,让观众在聆听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能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提升了民族音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短视频为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方式。除了传统的演奏和演唱形式外,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排练花絮、演出幕后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短视频形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全面了解作品创作过程。此外,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功能开展线上音乐会、直播演出等活动,让观众与民族音乐家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拉近了民族音乐与观众的距离。
  推动民族音乐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短视频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民族音乐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民族音乐更具生命力。
  在短视频“内容为王”的传播时代,许多民族音乐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尝试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音乐作品。例如,流行音乐歌手刀郎的音乐作品,常常融入新疆民间音乐、广西山歌等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元素,悠扬的旋律、独特的乐器演奏,将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展现在大众面前,让听众感受到独特的音乐文化魅力。
  同时,短视频还推动了民族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通过短视频平台,民族音乐与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跨界特色的艺术作品,并进行线上传播。例如,2022年的音乐会《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借助视觉化的舞台技术,将民族音乐与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相融合,为民族音乐赋予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该音乐会的内容切片以短视频形式在各大平台传播,吸引了大量用户的讨论、点赞、转发与互动,加之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推动了民族音乐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短视频平台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创作者提供了交流机会,创作者可以即时分享音乐作品和创作过程,不仅拓宽了人们的音乐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例如,山人乐队的歌曲《上山下》,融合云贵民族风情与现代音乐元素,陶笛、镲、口弦等乐器的使用赋予民族音乐生机勃勃的活力。歌曲一经推出,便在抖音平台引起众多网民讨论与传播,感染力十足。短视频作为民族音乐作品传播的载体,不仅为展示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窗口,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体验,增强了大众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民族音乐文化创新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具有地域文化风情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反映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社会的传统认知,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由于市场经济因素、语言差异以及传统传播手段的影响,一些民族音乐传承遭遇濒危或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在互联网时代,融媒体技术则提供了超越传统传播因素的制约,直接融通了“地球村”的机遇。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的加持,具有时代创新因素的一些民族音乐,由于短视频平台赋能,直接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多层级传播,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留下惊艳的身影,多彩“出圈”的民族音乐吸引大量的国际粉丝,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短视频平台拓展了民族音乐教育和产业发展的空间。短视频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利、丰富的学习材料与参考,同时也为民族音乐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机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充分运用短视频传播规律,把握其受众特点并巧妙融合民族音乐元素,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促进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并了解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 张黎明(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