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月25日至28日,由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南开大学哲学院、南开大学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和“反思与批判”平台联合主办的“超绝发生学活动周”在南开大学哲学院举行。活动包含三个板块: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南开论坛之“中西马”汇通论坛第五讲、超绝发生学美学专题讲座两讲和“超绝发生学与汉语哲学”小型研讨会。
“中西马”汇通论坛:奏响思想融合强音
3月25日晚,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南开论坛之“中西马”汇通论坛第五讲开讲。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钱捷教授作题为“作为本源直观的超绝意识”的讲座。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主持。
钱捷认为,超绝发生学在康德和胡塞尔的超绝哲学基础上,将质料与形式的统一性奠基于自身无前提的本源性直观之上,这种本源性直观即绝对对称性的自身区分。作为一切对称之物的根源,绝对对称性具有“非无非有”的无前提性,呈现出“全无与大有”的特性。为帮助听众理解,钱捷教授引入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相关思想来阐明绝对对称性概念,他指出西方传统中的“一”与上帝,中国传统中的“道”与“无极而太极”,均体现了对这种本源的感悟。绝对对称性的自身区分并非通过设定或分析得出,而是一种纯粹、验前的本源直观,即“超绝意识”。
超绝哲学的任务在于进一步阐明超绝发生与世界构成问题。钱捷指出,超绝发生的基本样式包含了连续性和不可逆性,二者也被称作广延和绵延,此外还有倾向与质素。通过一种“嵌套性构成”,超绝意识以纯粹发生的方式得到了“自我直观”以及它所包含的诸直观(如康德的因果性和量的范畴,以及空间与时间直观)。最终,超绝演绎将推展至一个包含着人格、他者和它者的世界之构成,并解决了长期困扰着胡塞尔超绝现象学的交互主体性难题。钱捷认为,这样建立起来的超绝发生学是超绝哲学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形态,它充分具备了超绝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奠基性、内在性与构成性,体现了一个完备的超绝哲学所必定达到的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揭示了作为可能经验的世界如何被构成的完整的逻辑,并使我们对于它以前的超绝哲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现场照片1
超绝发生学美学专题:探索审美理论新篇章
3月26—27日,超绝发生学美学专题活动顺利举行。钱捷教授围绕“道成肉身——审美判断的形而上学根据”这一主题,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专题讲座借助丰富的图文资料,串联中西美术史,试图构建一套普遍适用的审美判断理论,吸引了来自校内外不同专业的师生参与。另外,讲座还融入了对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前沿讨论。
系统梳理西方绘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钱捷指出,西方绘画形态在近现代发生的显著变化,对康德审美判断理论中的“合目的性”概念形成挑战。在当代造型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更具普适性的理论对审美判断做出阐释。
通过勾勒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轮廓,回溯当代中国美术的演变轨迹。钱捷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当代美术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但其发展逻辑并不像西方艺术史那样,遵循从正题走向反题的模式。
运用中西对观的研究方法,以超绝发生学作为理论基石,探究审美判断普遍性的根据。借助超绝发生学中的“嵌套结构”,钱捷揭示了法国现象学家“灵肉”概念的本质,进而以“绝对对称性”阐明了康德“合目的性”概念自身的根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整合了文艺复兴以来基于知性“反题”发展起来的西方造型艺术形式,还明确了中国传统绘画“精致化”的正题属性,进而指出其对于探究未来艺术发展的“合题”所具有的启发性。
现场照片
“超绝发生学与汉语哲学”研讨:搭建文明互鉴桥梁
3月28日下午,“超绝发生学与汉语哲学”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吴学国教授和夏钊副教授主持,钱捷、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钟汉川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王亚娟副教授等学者在研讨会上做主题报告,南开大学哲学院李国山教授、FrankZenker教授、邰谧侠(MishaTadd)副教授担任特邀评论人。
第一场,钱捷教授、谢永康教授、钟汉川教授做报告。钱捷在题为“‘新轴心时代’与汉语哲学”的报告中指出,“新轴心时代”的文明互鉴要求建立一种普遍的文化动力学,以便为不同文化的深度互鉴提供一种普遍的坐标系。对哲学说汉语的讨论,意味着以汉语说出的哲学是世界的。谢永康在题为“直观何以辩证——第一哲学奠基的内在张力”的报告中,基于第一哲学奠基的问题意识,追问直观与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问题。他在“汉语哲学”视野中,将中西马汇通所要求的普遍性追溯到“人类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这与超绝发生学对形而上学理想的坚守构成张力。
钟汉川在题为“意向性、超越性与超绝意识”的报告中分析了超绝意识的三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超绝哲学在当代的三类表现:一是反对自我主体奠基、坚持超绝主体间性的超绝哲学;二是秉持超绝主体性思路的超绝哲学;三是以钱老师为代表,将超绝主体性与超绝主体间性的统一理解为超绝意识演绎的超绝哲学。
第二场由南开大学哲学院樊悦阳、吕润生、罗海铨和王亚娟副教授做报告。樊悦阳基于康德哲学在自身持存问题上的理论困境,探讨了超绝发生学从绝对对称性出发对该问题的克服与解决。吕润生以“自我证成视角下形而上学的三条出路——绝对观念论、后形而上学与超绝哲学”为题,爬梳现代形而上学的三种可能出路。罗海铨以“超绝哲学之内在性何以可能——以海德格尔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批评为例”为题,分析和论述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中由自身指涉结构而引发的明见性困境。王亚娟在“破界与溯源:从多系统演化视角析绝对对称性于本源维度的价值与局限”的报告中指出,作为本源的绝对对称性存在理想化形式与具体实现条件之间的矛盾。
此次“超绝发生学活动周”在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对古今中西的哲学进行了深度研讨,触发了一种宏观的哲学文化发生发展机制。

与会者合影
(南开大学哲学院王亚娟 吕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