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刘遥阳 郭一澄)4月3日,清明节来临之际,“耕读湖湘,走进桃江”首场音乐思政课暨湖南农业大学思政育人基地授牌仪式在革命烈士张子清故里——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鸬鹚渡镇张子清村举行。
在张子清烈士塑像前,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0余名师生列队肃立,向这位被誉为“红军关云长”的井冈山时期著名将领敬献花篮。随后,师生们走进张子清生平事迹陈列馆,通过少年成长励志故事、锈迹斑斑的战斗武器以及泛黄的文稿书信等实物展品,沉浸式感悟革命先烈红色信仰的传承脉络。
桃江县鸬鹚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宏华在致辞中提到:“希望通过合作共建,打造高标准的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将张子清村建设成为红色美丽村庄,让张子清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桃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龙飞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以校地合作为契机,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把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转化为启智润心的育人情景,让深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干兴邦的实践动力。”
“以合作共建为抓手,探索‘红农文旅’融合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全力打造思政育人与乡村振兴双链驱动的‘桃江样本’,让这片红土地成为广大学子的第二课堂。”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在致辞中指出,基地将从多维度开发音乐思政课,多层面助力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多领域参与当地乡村振兴发展。
活动期间,胡艺华主讲了首场音乐思政课《张子清:红军中的关云长》。莫宏华表示,该镇正在着力开发的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片区,计划打造“一核多带”的红色文旅格局,目前急需文化IP赋能、农特产品文创设计等方面的智力支持。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杨芳介绍,学院将组建由教授牵头并指导的“耕读湖湘”实践团,以张子清村为重要站点,逐步对桃江乃至整个湖湘大地的红色地标开展走访研学,构建“思政教育实践+非遗传承转化+乡村振兴赋能”的融合生态。据悉,首批“耕读湖湘”实践团队已于当日入村进行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