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持续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04-14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3月28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理论研讨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黄守宏出席会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姚植传致辞。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把握,更好推动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文化根基的研究阐释。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表示,从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接续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在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问题的过程中,先后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全面提升,从根本上厘清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整体文脉,指明了中华文化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杨洪源认为,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里程碑意义。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刻回答了文化的实质与功能、文明的内涵和作用、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客观规律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根源之所在,夯实了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指明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途径,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达到了党历史上的新高度,凸显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丰富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认为,“第二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的庞杂体系中加以萃取,同时自觉将其看作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内蕴,进一步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得到质的提升。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认为,从“文化”概念的丰富内涵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第一,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第二,文化代表着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过程和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作品的重要性,突出了以作品为衡量标准的实践导向。第三,文化是指人民的精神生活。今天我们强调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旨在解决大多数中国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如何丰富和满足精神生活这一时代问题。第四,文化是政治、经济的观念形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最终要落到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更好地完成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上。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以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新的文化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重点从四条现实路径着力。一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激活文化创新发展动力,探索数字媒体平台、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二是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亲近和认同。三是通过文艺创造、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创造更多新的文化增长点。四是充分利用和创造多种文化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加挂“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强国建设凝心聚力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应在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实践要求上下更大功夫,准确把握这一思想蕴含的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和涵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推进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聚焦思想文化领域重大现实问题、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有新的更大作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