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史晓玲)4月24日,聊城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社科优秀成果获奖代表座谈会举行。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柳庆发参加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广朋,市政协副主席、聊城大学教授唐明贵参加会议。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文立主持会议。

会议宣读了《关于成立聊城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的决定》。柳庆发向石兴泽、唐明贵、丁延峰等聊城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马广朋向高杉、丛振、徐鹏杰、韩卫杰等12位获得过聊城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学科新秀奖的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议通报了第三十届聊城社科奖获奖情况,与会学者围绕“三十而立·社科有为”主题,聚焦“凝聚智慧力量、总结历史经验、优化评价机制、服务改革发展”四大方向,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了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和感悟。
会议要求,要深入推进“习语‘聊’亮”凝心铸魂工程,构建理论学习、宣传宣讲、研究阐释、创新实践的“四位一体”工作体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聊城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入基层实践,围绕乡村振兴、制造业强市、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传承弘扬等重点工作,为聊城高质量发展做好咨政建言,用高质量社科成果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理论研究要提高含金量出精品,理论宣讲和社科普及要接地气出亮点,成果转化要提质加速出成效,既牢牢向下扎根,又加强对上宣推。要深入实施“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加强名家大师、青年骨干人才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培养,奋力开创社科事业发展新局面。
聊城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是参照省社科联的做法,在省社科联和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成立的指导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切实加强学术方向引领,更好地团结凝聚社科名家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打造具有前沿水平的学术研究团体,高水平服务聊城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新时代“聊城学派”新篇章。

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俗称聊城社科奖,是全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励形式,迄今已走过35年、组织开展了30届评选工作,累计评出获奖成果2534项。2008年至2018年,又曾增设以社科专家学者为评选对象的奖项,评出突出贡献奖26名,学科新秀奖3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