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5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人工智能驱动工程教育变革与粤港澳工程科技创新”学术活动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共同推动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工科学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迫切需求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必须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高度,深刻把握推进新工程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推动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工科学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磊表示,深圳立足国家科技创新高地的定位,一直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教育置于改革前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工智能与工程教育交叉融合,强化工程科技创新的产学研联动,在人才培养质量、产教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期待深圳教育单位与各方力量携手,以此次年会为契机,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工程教育变革的新范式、新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表示,工程教育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核心纽带,既面临着教育范式重构的时代机遇,也肩负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应大力推动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人工智能赋能工程人才培养,助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大学将以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为起点,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科创中心贡献深大力量和智慧,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通过分享深圳大学院士班“国际工程创新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以《工程教育变革的几个视角》为题作主题报告,他表示, AI对教育带来全新挑战,推动拔尖人才的能力培养从知识导向到问题导向转型,须从教育本质、工程本质、创新能力培养几个视角认识。
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