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提升人才数字化素养与能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5-20
收藏 纠错

  本报武汉讯  (记者明海英)5月14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第二届会议在武汉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数字人文与人类文明传承”等主题进行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正重塑知识存储与传播体系。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加快新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升人才数字化素养与技术能力。此外,还要加强语料库建设和安全伦理问题研究,构建自主可靠的哲学社会科学大模型。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马费成表示,在全新的技术环境中,数据来源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科学研究也正迎来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范式。马费成表示,未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需重点关注数据碎片化和模糊化、隐私与安全,以及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意义、学科的审美价值、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等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革新法学研究范式。领域法学的勃兴将推动法学研究从部门法分立转向以算法治理、人工智能法等为代表的领域法知识集群。法学基本范畴也将面临认知嵌入性重构,法律关系主体突破“生物人”预设向“智能体”扩展,权利客体由物理财产转向数据要素与算法模型,责任认定机制也需穿透“黑箱”的不可解释性来重构归责框架。此外,法学研究方法呈现“计算转向”特征。这种范式革新需要法学研究群体重构法律分析框架以实现知识生产的迭代升级。
  会议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武汉大学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崔园园(报纸)王晏清(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