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以“思想共同体”的姿态推动哲学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06-16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陈静)6月6日,“二十世纪的思想基调:《尼采著作全集》《梅洛-庞蒂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作为“求是宸鸣”浙大文科系列成果发布会第三期,吸引了众多外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参会。会议围绕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图书馆馆长孙周兴主编的《尼采著作全集》以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杨大春主编的《梅洛-庞蒂文集》进行,对两套译丛的学术价值、翻译方法论及二十世纪思想脉络展开深入研讨。

《梅洛-庞蒂文集》 商务印书馆/供图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回溯了浙江大学文科发展脉络,特别强调自1998年四校合并后,通过五次文科大会统筹规划,浙大文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表示,这两套译丛是浙大在外国哲学领域多年耕耘的标志性成果,是哲学学院学术实力的展现,也是浙江大学文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顾青详细介绍了《尼采著作全集》(14卷,已出7卷)的学术价值:以国际公认的科利版为底本,还原手稿原貌并优化注释,致力于填补中文世界尼采研究依赖零散译本的空白,为哲学、文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与国际对话的权威文本。而《梅洛-庞蒂文集》(18卷,已出13卷)作为中国首次系统译介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梅-庞蒂的成果,因其对身体哲学、知觉理论等的深刻阐释,成为理解20世纪欧陆哲学转折的关键窗口。顾青还回顾了商务印书馆与浙大哲学学院的长期合作,如《胡塞尔文集》《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等,并展望“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与浙大“未来图书馆”的数字化合作前景。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表示,浙大哲学学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以外国哲学为突破方向,两套译丛正是浙大外国哲学研究不断推进的缩影。他特别提到,在AI技术挤压学术空间的当下,外国哲学研究需重新审视传统译介的价值,以“思想共同体”的姿态推动哲学研究的创造性转化,期待学界共同探索新时代学术研究路径。

  孙周兴教授强调,《尼采著作全集》充分顾及了注释、编码、人名索引等体例,解决了阅读与研究的便利性问题。谈及AI翻译,他提出“翻译学术时代结束”论,认为译者将成为基础语料提供者。杨大春教授则分享了翻译过程中的“痛与乐”。他认为,梅洛-庞蒂哲学文本风格晦涩且多为遗稿,翻译难度极高。文集作者汇聚40后至90后学者,历时十余年完成,既力求呈现梅洛-庞蒂思想全貌,又保留了动态增补空间。杨大春特别强调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AI时代的“具身化”研究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与会专家还就“关于思想阐释与翻译未来的多维碰撞”等议题展开详细讨论。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李霞在总结中表示,由商务印书馆原总编辑陈小文开创的“学术出版与学术研究共生”模式将延续——商务印书馆不仅是出版机构,更是“学术生态的构建者”。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两套译丛的发布会,更是汉语哲学界对学术传承与创新的集体宣言。在技术变革与文化碰撞的浪潮中,学者与出版人以经典译介为锚点,继续书写着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会议由浙江大学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