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从媒介发展看中国武术传播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6-20
收藏 纠错
  随着传播媒介日益丰富,人类传播活动逐步趋于复杂化,进而促使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活动在不同媒介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特征。中国武术的传播过程与人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从而使其传承发展方式展现出重要的传播特征。
  在口语传播时代,先民所从事的狩猎、搏斗、娱乐、祭祀、竞赛等活动,在有效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还带来了具有擒、拿、摔、打、劈、刺等格斗技能特征的中国武术技击动作和满足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具象武术器械的萌生。而拳脚肢体的运用和器械的使用,使人们逐渐掌握了闪躲、翻转、拳打、脚踢等关乎生存竞争的技能,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觉运用攻防动作、击刺技巧等搏斗技巧的观念,进而推动了融技击技巧和真实搏斗动作于一体的武术意识萌生。
  在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推动人类社会步入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体外化媒介不断推动着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武术不仅表现出满足健体、观赏及娱乐需求的“武舞”“斗剑”“角力”等多种形式,而且为其借助岩石、龟甲、竹简、壁画、器皿等载体跨越时空的谱系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媒介保障(如原始岩画中的武术演练图像、甲骨文中的武者搏斗场景、竹简中的武术文字内容等),更彰显出以武化人、以武育人、以武成人的延展效益。
  在印刷传播时代,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完善,印刷媒介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印刷技术使多维度传承传播的武术珍本典籍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对习武者进行规模化的武术素养教育成为显性事件。而武术类书籍、报纸以及简易小册子等印刷媒介的批量出版,助推着中国武术成为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标识。比如,可以展现秦汉时期的武技攻防实力较量、唐宋时期的豪放尚武诗词显扬以及明清时期的谱系武术传承高峰等盛大图景。
  在电子传播时代,信息远距离快速传输的实现,拉开了人们跨越时空进行具象信息实时国际传播的实践序幕。面对电子媒介为人类文化传播带来的时空范围突破,中国武术在以广播和电视为传播媒介的现代科技赋能下,突破了文字壁垒,实现了基于视听觉媒介感官体验的全球化图文并茂传播。而多元题材功夫影视作品的全球热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广泛中华文化认同,以及武侠小说的评书化、游戏化等传播方式赋能,为中国武术带来了很多慕名来华潜心习武的有生力量。
  在网络传播时代,媒介融合促使人类社会传播和文化交流形式呈现互动传播特征。传播媒介的去中心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传播信息的即时性等特性,逐渐打破了传受双方的主客体角色,形成了网状传播模式,为中国武术跨越时空、民族、语言等复合因素阻碍的深度国际化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平台化的武术短视频多向度精准推送、常态化的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的线上武术文化交流、便捷性的多级别云端武术赛事等。
  面对媒介融合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中国武术需要基于“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特性,主动融入“万物皆媒”的媒介化历史场域,并以其凸显的“修身养性”“激发斗志”“民心相通”等核心效益积极作为,彰显服务“国之大者”“文之要事”“民之急务”等使命担当。是以,中国武术内隐的“铸魂培元”“增信释疑”“互惠合作”等显性价值,也会借助多元化媒介传播方式,更好发挥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凝聚价值共识等功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养、娱乐、交流等多样化需求。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崔晋(报纸) 齐泽垚(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