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第二届全球文明互鉴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06-26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重庆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刘瑞湘)6月25—26日,由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主办,以“古典智慧与全球南方”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文明互鉴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通过“从全球南方阅读柏拉图”“全球视野下的现代希腊研究”“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等平行论坛,探讨古典文明对当代全球治理的启示,助力构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历史智慧与实践路径。

  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时指出,两国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在致辞中提出,对话精神既深植于希腊思想传统,亦内化于儒家哲学体系,主张通过文明对话消弭分歧、凝聚共识。他表示,古代文明沉淀的政治智慧、教育理念、社会治理经验,是超越时空的现代性精神资源。面对新旧挑战,这些历经千载的古老智慧恰似文明铠甲,可为构建包容性发展范式提供思想武器,助力人类社会在文明互鉴中锻造抵御风险的韧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视频致辞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需要汲取古代文明的智慧遗产来应对当代挑战,柏拉图的智慧以及希腊和中国哲学的深刻见解,可以指导人们建设更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世界。

  文明的根脉深植于历史沃土。中希两大古老文明跨越山海实现对话,其核心在于对古典智慧的深度解码。中希两大文明虽然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却都围绕正义、秩序与和平进行了深入思考。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认为,文明的对话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中希文明交流的现实意义,在于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精神指引。

  唯有以开放包容之心拥抱差异,以互学互鉴之志超越隔阂,方能共绘人类文明新图景。西南大学校长王进军表示,论坛启动“全球柏拉图研究共同体”和“全球当代希腊研究共同体”,发布“古典智慧服务全球南方学者联合倡议”,旨在搭建全球南北对话、东西方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通过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尊重、深度对话与互学互鉴,共同探寻人类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西南大学作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秘书处,将以“全球南方”为支点,推动文明互鉴从“双边对话”走向“多边共鸣”,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辑:曾煜婷】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