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陈静)6月20日,“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论坛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教学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旗帜作用,为新中国经济学科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的编写完成,是以教材建设推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史研究、推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学术界同仁一道,通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构建植根中国大地、观照时代命题、引领发展潮流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院长顾海良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体现了学术团队持久的学术耐心,是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今后的关键在于推动其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教材主编贺耀敏表示,该教材力求以历史连续性视角贯通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逻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表示,该教材编写出版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工作专班,实施多轮审校,确保教材内容权威、表述严谨。
当日下午,三个平行论坛同步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经济史课程设置、经济学理论创新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推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提升经济史教学科研水平建言献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由贺耀敏担任主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系列”第一部系统阐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史的统编教材。该教材牢牢抓住1949年至1978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历史主线和发展主流,在深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并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据悉,贺耀敏另一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近期也正式出版,该书叙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70多年经济建设经验的最真实写照。

论坛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