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以技术赋能发展数字思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收藏 纠错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破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思想政治教育置身于教育数字化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浪潮之中,进行数字转型正当其时。“数字思政”,是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全应用场景赋能,对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构建的精准、敏捷、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数据—算法—算力”是驱动数字技术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的三大关键性技术要素,也由此构成数字思政的关键性技术构件。为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集群”的深度互动与交叉融合,补齐核心技术构件应用能力短板,需构建统一应用标准、优化技术设计环节和加快基础平台建设,以此提高数据要素利用效率、引领算法技术向上向善和保障算力要素高效配置,增强数字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价值引领的持续性,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创新发展能力。
  提高数据要素利用效率。数据标准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为划定数据范畴边界、规范数据流通行为以及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提供保障性支持。一是构建标准化的过程数据采集体系。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转化为代码语言,内嵌于智能终端设备、传感设备等硬件资源所搭建的数据采集平台之中,以统一的数据规范搜集、捕捉客体“网上和网下”产生的异构同源数据与多源异构数据。经数据溯源系统、数据挖掘软件等软件工具识别语义相似性、因果关联性、时间序列相关性后,按时间优先原则、权威优先原则、版本优先原则进行冗余清除,将异构数据统一转化为可对比的向量,形成关联性强、协同性高的可用数据集。二是打造可信的数据空间体系。一方面,通过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每个数据主体的身份以及在数据流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均能实现跨域认证和清晰界定,为其共同接入时开展跨机构数据共享与联合建模探索出一条安全可信的数据利用路径。另一方面,采用标准化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将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和思想倾向数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数据和特有领域数据、政用数据和民用数据按数据属性和格式要求分类,按频次、来源、类型等维度分级分类传输,并以自动化格式验证机制检测数据格式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实现多模态知识抽取、跨模态内容对齐。
  引领算法技术向上向善。算法技术的运用是数字思政创新发展的增能路径,但也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主流意识形态“缺场”以及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空间坍缩的困境。弥合算法运行逻辑与主流价值取向深度耦合的矛盾,是摆脱算法技术对数字思政消极影响的有力抓手。为此,需增强价值敏感性设计和人文关怀设计,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工具理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属性。
  一是增强价值敏感性设计,实现价值对齐。为筑牢主流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应在算法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系统性地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议题设置”和“话题引导”上的主导权,降低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信息遴选池的推送比例权重,在占领价值导向制高点的过程中消除数字空间存在的虚假、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遏制错误思潮、不良价值导向的隐蔽渗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优势,形塑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传播生态。
  二是强化人文关怀设计,实现感性纠偏。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理应明确数字技术是服务于未来教育实践的工具和手段,“人为本,技为器”的价值理念是其作为“人工智能驾驭者”的行事圭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立足“师者”身份,怀揣社会责任、情感责任、人文责任,在整合教育资源、革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景、集析客体数据等智能化育人流程中遵循“数据+现实”的双线标准,在布局课程板块、选取图文影音、搭配界面色彩等细节中树立“教育的学理性+体验的愉悦性”的双重导向,既注重数字资源增量,也兼顾互动“在场感”,把“感性”表达场域带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视野中。
  保障算力要素高效配置。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算力共享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的核心作用,需要构建集成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平台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算力资源的统筹管理、实时调度和优化配置,增强算力共享的弹性和可扩展性。
  一是搭建数字思政算力调度平台。数字思政所涉及的全向互动、多模态内容处理、全要素评价需要巨大的专用算力资源和服务投入,这就要求打造以高并发处理为代表的数字思政算力调度平台,实时监测和提前预测各模态数据的计算情况,在数据任务量激增时自动调配算力资源,通过动态调整算力资源避免某些数据节点过载,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是搭建数字思政算力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创新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用算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专注于研发新型存储技术,增设高性能计算引擎、分布式计算平台等算力设施,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等配套基础数字设施,普及数字组件和网络技术应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来深化区域间数字信息互联互通,强化数字技术融合,加速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均等化,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各地区之间的算力资源共享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促进智能算力技术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罗浩(报纸) 齐泽垚(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