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这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只有通过党的思想、作风和纪律建设,才能强化党性修养、党风培育和党纪规范,既注重铸魂育心,又坚持正风肃纪,培塑起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的党性信念、廉洁的党风和强烈的党纪意识,将党性的“强根本”“正初心”“严操守”功能,党风的“扬正气”“清邪气”“固元气”作用,党纪的“守底线”“明红线”“严基线”效能有机贯通、高效联动、科学衔接,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力、同向同行与同频共振。
坚持系统思维,从整体着手。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
一方面,注重党性党风党纪各环节同时同向发力。而要使自我革命发挥最大效能,自然离不开各环节功能的最大化。对此,只有坚持同时同向共同发力原则,注重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性的培养、教育、弘扬和传承,锻造坚忍不拔、坚强刚毅的党性;注重党风建设,增强淳正笃实、清正廉洁党风培育、营造、巩固和维护,铸就富有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党风;注重党纪建设,增强严明党纪的惩治、调控和约束,锻造成熟完善的刚性法纪,并使三者同向同行、同时发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行有所依,行稳致远。另一方面,要注重党性党风党纪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互补作用。正确配置党的建设要素内部结构,实现要素间的良性互动和互补也是强化党的建设整体功能的必然要求。党性党风党纪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同根同源,共同致力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立场、进程与目标的达成,三者并非“非此即彼”“厚此薄彼”的关系,而是具有“厚此强彼”“互补增效”的协同效应。据此,在处理党性党风党纪相互间问题时,须从增强三者整体效能出发,坚持“党性立身”“党风化人”“党纪律己”原则,秉持“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利长远”理念,充分实现三者在相互贯通、良性互动中相互支撑、互补互进。
坚持个性强化原则,齐抓共管。党性党风党纪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但并不意味着三者可以不分场合地“一概而论”,相反却有着独特的边界和功能,在破解党的自我革命具体问题过程中占据不同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党性是否牢固坚定,不仅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党是否先进纯洁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党是否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的关键环节。一般意义上讲,党风和党纪的破坏往往是从党性的动摇开始的。如果党员干部党性出了问题,思想行动必然偏离党的正确方向和底线要求,党风也必将受其影响,违背党纪也并不遥远。锤炼好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至关重要,不仅是“一起抓”的关键所在和“一贯主题”,也是锤炼党风、维护党纪的“思想防线”和“信念堤坝”,更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消除党的顽瘴痼疾的“治本之计”。
党风是党性质的外在形象和整体面貌的风尚彰显,本身具有价值导向和调控评判功能,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有力武器和维护自我革命成效的重要保障。党风不正,往往是造成腐败、伤害党群关系的基本动因,直接影响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与成效。应当说,党风建设既要通过党员干部坚定的党性、严明的党纪加以保障,也要通过党员干部的躬身实践和榜样示范加以巩固。因为,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
党纪是党的刚性约束和原则底线,也是党“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戒尺”,“杀菌排毒”“去腐疗伤”的“标尺”,以及推进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和“路径”。没有严明党纪的刚性约束,就没有党的组织性、规范性、协调一致性和集中统一性,也就没有“钢铁般”的党组织。党纪是否成熟完善以及执行是否有力到位,不仅直接关乎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党的宗旨和目标能否实现,还关乎党能否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能否守正先进纯洁政党形象和清廉务实担当的政治生态等根本性问题。从根源上讲,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不高、规矩意识不强、纪律防线脆弱、守纪信念不坚定往往是党内违规乱纪和滋生腐败的诱因,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着力的“重要环节”。据此,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需要坚持党纪教育和党纪惩戒“两手抓”,将发挥党纪教育的强化作用和党纪的惩戒警示作用相结合。具体而言,在党纪教育方面,不仅要通过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和教育,使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强化法纪底线意识,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还要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闯“雷区”,防微杜渐。
坚持战略思维,创建“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长效机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富有系统性战略性的党建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要在长期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推进。
党性不仅是党员之所以为党员的根本规定性和区别于其他群众的标志,也是一名合格党员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行。坚定的党性不仅是扫除思想浮尘、清除机体毒素的重要屏障,也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守稳底线,保持党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手段。但党员的党性并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增强,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提升。党性的提高离不开“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而加强党性教育无疑是实现“自我历练”目标的关键一环。应当说,党性修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共产党员一辈子的课题。据此,只有党性教育实现常态化、日常化,才能使党的理论、要求、宗旨和目标充分“掌握”党员群众,锤炼和提升党员政治忠诚意识、理论修养水平和思想觉悟境界,从而筑牢党员的思想和信念防线。
党风作为培塑党员品行、强化思想熏陶的重要依托,也是调控党员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党风生成需要较长时间的党性沉淀和党纪的培育,而且发挥作用也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党风的教化功能,即思想形塑、行动引领和道德评价等作用,正是党员知进退、明是非、分善恶、守底线的重要保障。党风强,则生态正、秩序稳。对此,只有坚持战略思维,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党风在纯洁党的思想和队伍中的教化和强化作用,使党风功能持续发力、平稳发力、永久发力,才能构成了“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基本要求和党长效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保证。
党纪作为党约束力和战斗力的源泉和保障,也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行动依托。党纪明,则党风正、党性强。纪律对党的发展发挥着基础性、规范性和导向性作用。只有坚持战略思维,始终坚持依纪治党不动摇,遵循有纪可依、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要求,才能充分发挥纪律的“固基”作用并依据党建实践的接续推进,不断推进党纪的完善化和成熟化,将纪律建设进行到底,使党纪功能持久展现,也是构建“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长效机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基地研究员)